乙脑疫苗

更新时间:2024-04-11 17:01

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有效措施。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称日本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经蚊传播,人和许多动物(如猪、牛、马、羊等)都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常流行于夏秋季,主要分布于亚洲。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病死率高。

主要适用症

8月龄以上健康儿童、非流行地区的健康人群、前往乙脑流行区的旅行者。乙型脑炎传播给旅行者的概率较低,但结局可能很严重。增加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风险的因素包括旅行时间较长、在该病高峰期旅行、长时间停留在农村、参与大量户外活动,以及住宿环境无空调或空气过滤装置。

接种的意义

乙型脑炎发生在亚洲大部分地区和西太平洋地区,中国是乙型脑炎的高发区。该病主要影响<15岁的儿童,大约20%~30%的患者死亡,30%~50%的幸存者有神经、认知或行为后遗症,主要包括癫痫发作、上下运动神经元无力、小脑和锥体外系体征、手臂屈曲畸形、腿部过度伸展、认知缺陷、语言障碍、精神问题等。且该病目前没有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接种乙脑疫苗后,可使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即使感染也可以不发病。

乙脑疫苗的种类

截止2015年,世界范围内该疫苗就有15种不同的产品可供选择,人用的主要有,原代地鼠肾细胞灭活疫苗、原代地鼠肾细胞减毒疫苗、 鼠脑灭活疫苗和Vero细胞灭活疫苗,前2种疫苗主要在我国使用,后2种在美国批准使用。兽用乙脑疫苗有,在日本的两种活疫苗,ML-17株和JaOH0566株。我国目前猪用的乙脑疫苗主要是鼠脑灭活疫苗。

接种对象及程序

乙脑减毒活疫苗(JE-L)是用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株病毒经过培养后增加保护剂冻干制成,属于一类疫苗。儿童出生满8月龄时接种第一剂次作为基础免疫,2周岁时加强注射第二剂次。注射方式为皮下注射,接种剂量0.5ml。青海、新疆和西藏地区无乙脑疫苗免疫史的居民迁居或其他省份或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往其他省份旅行时,建议接种1剂JE-L。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不小于3个月接种JE-L。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且未接种乙脑疫苗的适龄儿童,如果使用JE-L进行补种,应补齐2剂,接种间隔不小于12个月。

乙型脑炎灭活疫苗(JE-I)共接种4剂次。8月龄接种2剂,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接种途径为肌内注射,接种剂量为0.5ml。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不小于 1个月接种 JE-I。乙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出生且未接种乙脑疫苗的适龄儿童,如果使用 JE-I 进行补种,应补齐4剂,第1剂与第2剂接种间隔为7-10天,第2剂与第3剂接种间隔为1-12个月,第3剂与第4剂接种间隔不小于3年。

对于国外推荐的疫苗种类与接种方式与我国不尽相同,详细内容见参考文献。

禁忌症

1. 对乙脑疫苗或任何制剂成分过敏是其接种禁忌症。

2. 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发热者。

3. 妊娠妇女。

4. 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制剂治疗者。

5. 惊厥史、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不良反应

乙脑疫苗相对来说较为安全,但注射之后仍然可能会有疼痛感及红肿的现象。极个别接种者有视力减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肾小球性肾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注意事项

1.注射疫苗过程中,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疫苗复溶后有摇不散的块状物,复溶前疫苗变红,疫苗瓶有裂纹或瓶塞松动者,均不得使用。

2.疫苗复溶后如不能立即完成,应放置在在2~8℃并在 1小时内用完,剩余的疫苗应废弃。

3.减毒活疫苗不推荐在乙型脑炎流行季节使用,应在流行季节前一个月完成。

4. 8月龄以上的健康儿童及来自非流行地区的其他健康人群均为接种对象。

5. 本疫苗不良反应较少,乙脑疫苗接种注意有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但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也不需要特殊处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