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店后厂

更新时间:2023-02-10 14:24

前店后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经济合作中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其中“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关系。

背景来源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南邻南海。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相邻,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其中深圳经济特区邻香港特别行政区,珠海经济特区邻澳门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祖国内地(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的经济合作,主要是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关系。祖国内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而港澳地区则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这个自由贸易港,珠江三角洲地区间接地对世界各地进行了贸易往来,同时也促进了港澳地区贸易事业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理是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深圳与珠海)、沿海开放城市(广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多层次的经济区域。20世纪8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外资(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的外资中,港澳地区的占74%以上),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和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企业,如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大量轻工业产品,主要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从这些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中赚取了大量外汇,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最有优势的条件就是毗邻港澳,所以才能俦获得香港与澳门的资金支持。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它给港澳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优势。许多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迁移到港澳地区,深圳正成为香港人就业的热土。

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港澳地区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承接海外订单,从事榈制造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供应原材料、原器件,控制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港澳在前,珠江三角洲在后,彼此紧密合作,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前店后厂”。

前店后厂,这种独特的经济模式充分利用了两地的互补优势,实现了强强联手,促进了两个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操作模式

传统的流通环节中,商品从制造厂家到零售商手里至少需要通过二次以上流通,即在厂家、批发商、零售店三者之间流通,如果还有一级批发商以外的二级批发商,就会有更多利润分享者,越多的流通环节意味着利益链条越长,价格被层层加码,所以,零售商的进货途径决定了价格高低。

环节多也直接影响产品从出厂到被销售的周期,企业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这六个环节掌控力减弱,不合理库存和过长周期显然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最终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见“郎咸平教授的6+1理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