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性恋

更新时间:2024-09-08 16:34

双性恋,又称双性向,是性倾向的一种。双性恋者能够对同性和异性产生情感、爱情或性的吸引。双性恋者对吸引力的感受不一,有些人可能同时对同性和异性感受到吸引力;有些人可能在某一阶段对同性感受到吸引力,在另一阶段对异性感受到吸引力。双性恋者感受到吸引力的表现方式和吸引程度也存在差异。

定义

双性恋,又称双性向,是性倾向的一种。双性恋者能够对同性和异性产生情感、爱情或性的吸引。双性恋者对吸引力的感受不一,有些人可能同时对同性和异性感受到吸引力;有些人可能在某一阶段对同性感受到吸引力,在另一阶段对异性感受到吸引力。双性恋者感受到吸引力的表现方式和吸引程度也存在差异。

历史沿革

19世纪:进化论、胚胎学及性学发展时期

“双性恋”对应的英文单词“Bisexuality”最早出现于19世纪,当时指雌雄同体现象,即一个生物体同时明显具有雌雄性状。当时的进化论学家如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推测,人类祖先早期进化时,可能经历过雌雄同体阶段,进而推测,人类的雌雄分化会随着种族、阶级或者文明的发展越来越明显。

19世纪后半叶,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理查德·克拉夫特-埃宾(Richard von Krafft-Ebing)、英国性心理学家哈夫洛克·埃利斯(Havelock Ellis)等人修改双性恋进化理论,以解释“性本能”的演化:双性恋被用于解释同性恋现象,即之所以出现同性恋现象,是人倒退回祖先的双性恋、或者停留在这一“原始”阶段。

20世纪

弗洛伊德学说发展时期对于双性恋的定义

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继承了双性恋进化理论,并从生理层面推到心理层面,认为每个人心理层面“都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特点”以及对两性的欲望。弗洛伊德认为,双性恋是人在发展自身性倾向过程中压抑早期性欲的阶段,并否认双性恋是一种性倾向。

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对于双性恋的定义

弗洛伊德去世后,精神分析学及精神病学开始批评、摒弃生物学层面的双性恋学说,否认存在双性恋。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社会学中多项研究表明“与男性和女性发生性行为”的现象普遍存在,双性恋便主要用于描述这一现象。

其中一项研究为美国性学家阿尔弗莱德·查尔斯·金赛(Alfred Charles Kinsey)的《人类男性性行为》和《人类女性性行为》。金赛将性倾向视为“连续曲线上行为频率的统计变化”, 并设计出金赛量表(Kinsey Scale)以描述这种变化。他的数据“首次揭示出美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双性恋行为”7。金赛是第一位提出“双性恋是一种性倾向”的人。

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于双性恋的定义

至少到20世纪70年代,人们仍认为双性恋是向异性恋或同性恋过渡的过渡状态。到了1970年代和1980年代,双性恋开始在西方社会中发展成为明显的集体和政治认同身份。

随着双性恋者的身份认同逐渐明晰和双性恋活动组织的发展、出版物的增多,双性恋活动人士以及理论家开始广泛批评同性恋、异性恋的性倾向二元模式,认为历史上忽略双性恋、文化排斥双性恋并不是因为科学“事实”,而是因为历史、文化和政治前提错误。

生存状况

身心健康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2010年针对因性倾向遭暴力伤害的研究显示,双性恋女性遭到强奸、肢体暴力和/或跟踪的比例明显高于同性恋女性及异性恋女性。双性恋女性一生中遭到强奸的比例为46.1%,同性恋女性比例为13.1% ,异性恋女性比例为17.4%;双性恋女性遭到除强奸以外的性暴力所占比例为74.9%,同性恋女性比例为46.4%,异性恋女性比例为43.3%。双性恋男性遭到除强奸以外的性暴力所占比例为47.4%,同性恋男性比例为40.2%,异性恋男性比例为20.8%。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5年针对美国9~12年级学生开展的另一项研究显示,同性恋及双性恋者中,有60.4%曾连续两周以上感到难过或无助(全国平均比例为29.9%),29.4%曾尝试过自杀(全国平均比例为8.6%),19.2%吸烟(全国平均比例为10.8%)。

歧视

欧盟2013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有16%的双性恋女性及16%的双性恋男性,在求职时或在职场上因性倾向遭受歧视,92%的双性恋女性及90%的双性恋男性曾因性倾向遭受过校园歧视,4%的双性恋女性及5%的双性恋男性曾因性倾向遭到暴力袭击。

双性恋恐惧现象

长久以来,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领域中一直存在双性恋恐惧现象。

早期的学术研究否认双性恋是一种性倾向,认为双性恋是向异性恋或同性恋过渡的阶段;在进行研究调查时常常忽略双性恋人群议题,或者虽然把双性恋人群列入调查范围,但将其调查结果常与同性恋人群混合。

大众对双性恋人群存在“寻求关注”、“只是玩玩”、“不道德”等刻板印象;否认双性恋存在;降低双性恋者可见度(如假设对方要么是异性恋要么是同性恋,表示支持性少数群体但忽视双性恋人群的议题,将双性恋恐惧现象和同性恋恐惧现象混淆)等。

双性恋恐惧现象是双性恋者遭受暴力和歧视、身心健康状况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性倾向而歧视、排斥、恐惧相关人群是错误做法。应尊重不同人群的性倾向,意识到并反对针对相关群体的刻板印象与偏见,零容忍相关歧视言语及暴力行为。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在序言部分,确立了宪法是我国根本法的地位,指出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并要求“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因此,宪法关于公民(包括性少数公民)享有平等权益的规定也应当在各地方、各领域贯彻。在宪法中与性少数相关的内容有: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劳动与就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第十二条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15修正)

第三条

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第六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修正)

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三十七条

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学校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女子在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

第四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三条

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民族、种族、性别、户籍、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状况、身心健康状况等受到歧视。

第四十条

学校、幼儿园应当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工作制度。对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幼儿园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遭受性侵害、性骚扰的未成年人,学校、幼儿园应当及时采取相关的保护措。

我国各部委教育类相关文件

双性恋是与性别平等有关的概念,我国各部委相关教育类文件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双性恋,但与之相关的性别平等的概念是重要教学内容。在性教育中,通常与性别意识、青春期发展和性心理健康等有关。以下各文件强调了培养学生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以及健康的性心理的重要性。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小学4~6年级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 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

小学5~6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男性、女性第二性征的具体表现);女生月经初潮和其意义(月经的形成以及周期计算);青春期的个人卫生知识等。

初中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正确对待青春期心理变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小学高年级

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初中年级

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

高中年级

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

在教学中要注意防止过分重视专项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

具体包括:

二、正确对待性心理变化。达到该水平的目标时,学生能够:

• 了解性成熟的心理特征;

• 认识自己的性心理变化;

• 努力控制由于性吸引产生的干扰;

• 正确认识正常的异性交往和性罪错的区别;

• 增强性问题上的守法观念。

《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性与生殖健康

目标:树立自我保健意识,掌握维护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维护性与生殖健康的能力。

核心内容:性与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识;友谊、爱情、婚恋、家庭与伦理道德;优生优育与适宜有效的避孕方法;非意愿怀孕和应对措施;常见生殖健康问题与自我保健方法;无保护性行为对生殖健康的影响;常见性传播疾病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流行与控制,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和预防措施,艾滋病咨询检测和服务,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预防性侵害的方法和技能。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

全面性教育中相关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双性恋,又称双性向,是性倾向的一种。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双性恋恐惧现象,双性恋者群体面临着歧视。从根本上消除双性恋恐惧现象和针对双性恋者群体的歧视,需要通过全面性教育,尤其是关于性别平等的学习,帮助儿童青少年获得对于双性恋的充分了解,学会尊重并理解双性恋者群体,减少双性恋者群体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和伤害。在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与性别平等相关的学习目标主要出现在核心概念1“关系”下的第3个主题“宽容、包容及尊重”、核心概念2“价值观、权利、文化与性”第2个主题“人权与性”、核心概念3“理解社会性别”下的第3个主题“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内容贯穿5~8岁、9~12岁、12~15岁、15~18岁以上四个年龄段,具体学习目标如下:

核心概念3:理解社会性别

主题3: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

学习目标(5~8岁)

要点:了解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和寻求帮助的途径非常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1:所有形式的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都是错误的,是对人权的侵犯

学习者将能够:

要点2: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可能是暴力和歧视的根源

学习者将能够: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任何形式的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都是对人权的侵犯,无论施暴者是成年人、青少年还是权威人士

学习者将能够: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每个人都有责任倡导社会性别平等,并公开反对侵犯人权的行为,包括性虐待、有害行径和其他形式的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

学习者将能够:

核心概念2:价值观、权利、文化与性

主题2:人权与性

学习目标(5~8岁)

要点:每个人都享有人权

学习者将能够: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每个人的人权都包括影响其性与生殖健康的权利

学习者将能够: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了解自己的权利,并知道国家法律和国际协议对于人权的规定非常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1:有很多地方或国家法律以及国际协议中提及了影响性与生殖健康的人权

学习者将能够:

要点2:了解和促进性与生殖健康人权非常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核心概念1:关系

主题3:宽容、包容与尊重

学习目标(5~8岁)

要点: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并有被尊重的权利

学习者将能够: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1:污名和歧视是有害的

学习者将能够:

要点2:由于社会地位、经济和健康状况、民族、种族、出身、性倾向、社会性别身份或其他差异而对他人进行骚扰和欺凌是无礼且伤人的

学习者将能够: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基于差异(例如艾滋病病毒感染、怀孕或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民族、种族、出身、性别、性倾向、社会性别认同或其他差异)的污名和歧视是缺乏尊重 的表现,会危害他人的福祉,并且是对其人权的侵犯

学习者将能够:

学习目标(15~18岁以上)

要点:挑战污名和歧视,提倡包容、非歧视和多元,这一点非常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全面性教育中与双性恋相关的常见疑问

常见疑问1:开展性教育会不会改变孩子的性倾向或性别认同?

答:不会。

首先,性倾向与性别认同有生物学基础,这部分生物学基础不会因为性教育而改变;其次,科学研究发现,即便老师与教育者表达出支持性少数群体的态度,他们的榜样作用也不会让非性少数的青少年改变他们原有的性倾向和性别认同。

常见疑问2:如何营造让双性恋群体感觉安全的教学氛围?

答:第一,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学校需明确表示零容忍恐双性恋现象,并定期组织调查。第二,确保课堂教育中包含双性恋议题(如双性恋定义、双性恋人群生存状况、恐双性恋现象等)。第三,确保教师所接受的相关职前和在职培训包括双性恋议题。

常见疑问3:真的存在双性恋吗?

答:是的。已有多项研究数据显示,双性恋人群为性少数群体中的一大主要人群。2010年,美国一家独立智库Movement Advancement Project(MAP)的一项研究显示,在5,042位受访者中,3.1%认为自己是双性恋,2.5%认为自己是同性恋。201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北京同志中心联合发起的调查显示,在中国大陆18,088位受访性少数人士中,16.5%为双性恋。

常见疑问4:双性恋是往同性恋或者异性恋过渡阶段吗?/双性恋者是处于性向不稳定状态吗?/双性恋者是不清楚自己的性倾向吗?

答:不是。

双性恋人群中可能会有人尚未确定自身性倾向、仍处于探索自我认同阶段,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双性恋是一种稳定性倾向。

2008年,美国心理学家丽莎·戴蒙德(Lisa M. Diamond)等人发布一项针对女性同性恋、女性双性恋以及未定性倾向女性的研究,表明10年来,研究对象中有越来越多的女性确定自己是双性恋/或者表态性倾向未定;最开始认为自己是双性恋的研究对象中,10年后有92%的人认为自己是双性恋或者表态性倾向未定;最开始认为自己性倾向未定的研究对象中,10年后有61%的人认为自己是双性恋或者坚持性倾向未定。

认为双性恋是过渡阶段,实则是在否认双性恋存在、坚持异性恋/同性恋的性倾向二元体系,这是双性恋恐惧现象的一种,是双性恋人群遭到歧视、受到忽略的原因之一。

全面性教育中如何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

培养性别平等意识,消除基于性倾向的偏见、歧视与暴力,是全面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双性恋的有关知识能够使儿童青少年树立科学的性别认知,减少对双性恋者的误解和歧视,保护性少数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和福祉。

幼儿园性教育中相关内容的教育

根据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给出的学习目标,幼儿阶段关于性别平等的性教育主要集中在接纳差异、尊重他人和消除歧视上。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主编的《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全9册)中,《奇妙的感觉》《多彩的幸福》《欢乐的六一》三册中都涉及双性恋相关的教育内容。

《奇妙的感觉》一册主要教会幼儿识别不同的感觉,区分舒服的感觉和不舒服的感觉,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身体有不同的感觉是正常的,我们要珍视不同的感觉。

《多彩的幸福》一册讲述了四个不同家庭的生活,让幼儿理解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人都能拥有幸福的人生且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引导幼儿认识差异、尊重人与人的不同。

《欢乐的六一》一册主要帮助幼儿意识到不同性别都有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权利,比如女孩也可以喜欢飞机,男孩也可以穿粉色的衣服等。旨在培养幼儿打破性别刻板印象、接纳自己感受的意识。

小学性教育中相关内容的教育

小学的性教育不再单纯局限于广义上的尊重差异,而是进一步认识讲解有关性别和性倾向的内容。

初中性教育中相关内容的教育

初中阶段的性教育在小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性倾向平等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在了解性倾向具体含义的基础上,初中生将认识到对性倾向的刻板印象和偏见影响了具有不同社会性倾向的人被对待的方式,也影响了他们所能做出的选择。同时,初中学生也会学习性倾向平等可以促进与性行为和人生规划有关的平等决策。在掌握这些知识、态度和技能之后,初中生将有能力欣赏自己包括同性恋在内的性倾向,尊重他人的性倾向,并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如何影响自身观念和偏见。

重要事件

迪士尼频道(Disney Channel)首次在剧集内加入双性恋角色

2020年8月16日,迪士尼频道(Disney Channel)动画《The Owl House》首次加入双性恋角色。角色是一位14岁、名为Luz Noceda的多明尼加裔美国女孩。

剧集制作人Dana Terrace是一位双性恋者,她表示费劲努力才说服迪士尼高层让她在剧集里加入性少数者角色。Dana在推特上称:“我公开表示自己要在剧里加入双性恋小孩的角色……我是双性恋,我想写一个双性恋的角色。幸好我的固执得到回报,现在迪士尼高层都非常支持我。”

相关影片

人在纽约(1989)

影片信息

导演: 关锦鹏

编剧: 阿城 / 邱刚健

主演: 张艾嘉 / 张曼玉 / 斯琴高娃 / 柯一正 / 顾美华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英语 / 粤语

上映日期: 1989-11-18(中国台湾)/ 1990-03-01(中国香港)

片长: 88分钟

又名: 三个女人的故事(台)/ Full Moon in New York

剧情简介

来自两岸三地的三位中国女人,大陆女子赵虹(斯琴高娃饰)、台湾女子黄雄屏(张艾嘉饰)以及香港女子李凤娇(张曼玉饰)因缘际会在他乡异地美国纽约相遇相知,很快成为了朋友。然而不同的出身背景以及思想观念让三人矛盾尽现。与美籍华人刚刚结婚的赵虹,对移民生活抱着无限憧憬与向往;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的黄雄屏,早已深受美式思想影响,醉心于舞台艺术,一心想跻身美国舞台,被美国人接受;而个性独立的香港移民李凤娇,则相信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下去,更要找到自己在美国的位置与价值。她们在异乡交流自己的感情与看法,却又不得不面对各自的问题。

社会影响

《人在纽约》荣获第26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原著剧本在内的八项大奖。

张曼玉在片中扮演的角色李凤娇是双性恋女性,这在当时的华语影片中是少有的。

伊朗式分手(2014)

影片信息

导演: 戴思睿·阿卡万(Desiree Akhavan)

编剧: 戴思睿·阿卡万(Desiree Akhavan)

主演: 斯科特·安第斯 (Scott Adsit)/ 戴思睿·阿卡万(Desiree Akhavan) /海莉·费弗(Halley Feiffer)/瑞贝卡·亨德森 (Rebecca Henderson)

类型: 剧情 / 同性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5-01-16(美国)

片长: 90分钟

又名: 伊朗式迁区(港) / 不当好女孩(台) / 恰当举止

剧情简介

对伊朗家庭长大的希琳来说,接纳显得很难:她的家人不知道她是双性恋;前女友不懂为什么她不肯出柜;听她上课的孩子们太难以管教。在弟弟大张旗鼓的向家里宣布自己的婚事后,希琳悄悄开始了自己的的反叛。她希望活出自我,同时想明白为什么会和前女友闹掰。

社会影响

《伊朗式分手》获第30届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处女作剧本提名。

相关节日

双性恋骄傲日

1999年9月23日,三位美国双性恋权利推动人士温迪·卡里(Wendy Curry)、迈克尔·佩奇(Michael Page)和吉吉·瑞芬·威尔伯(Gigi Raven Wilbur)举行首次双性恋自豪日活动,并开始推广至各地。这一天用来宣导人们重视及认同双性恋,且让大家了解双性恋的历史和文化。

国际不再恐惧同性恋、跨性别和双性恋日

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中删除。2004年起,5月17日被命名为“国际不再恐惧同性恋、跨性别和双性恋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Transphobia, and Biphobia, IDAHOTB)”,旨在帮助公众了解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也称LGBT)群体,尤其是他们在日常生活、学校和工作中所面临的歧视与暴力。同时,这一天也是为了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友爱、尊重与包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