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方山脉

更新时间:2024-04-13 10:53

外方山脉属秦岭东段支脉,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地跨嵩县汝阳县两县,熊耳山的东南面,大致分布在伊河以东和北汝河以南,东至豫东平原边缘,西南隔沙河干流与312国道和伏牛山脉相接,东北一西南走向,长约200余千米,东西宽50~90千米,为伊河、汝河分水岭,主峰杨山海拔1786.9米,鸡冠山海拔1602.4米。

形成演变

燕山运动发生于侏罗纪至白垩纪末,燕山运动期间,西北部、西部和南部山地区,在发生块断和平行断裂的同时,升、降的分异显著。北东南西向、东西向及北西至南东向的平行断裂规模很大,山体呈块断状强烈抬升,形成高峻的山岭。伏牛山以北的北东至南西向平行大断裂的生成,对于外方山脉的形成和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位置境域

外方山脉是广义伏牛山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山域,隔伊河西望熊耳山,隔沙河南望伏牛山,隔汝河北望嵩山。在行政区域上,外方山处在鲁山县、汝州市、汝阳县、嵩县四县市接壤地带,大致分布在伊河以东和北汝河以南,东至豫东平原边缘,西南与伏牛山脉相接,西南一东北走向,东西宽50~90千米,东北一西南长约100千米,为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

地理环境

地质

外方山脉山峰高耸,为花岗岩组成,多呈锯齿状。大理岩分布地段有岩溶现象。山体构造属华北地台区背孜台穹。外方山脉被伊河、汝河及沙河分割成西、中、东三部分。分布在伊河与洛河之间的中部山地,主要是由古老变质岩和花岗岩所组成的深低山,山势较和缓,山坡一般为20~25°,流水切割第三纪砂砾岩和黄土层所组成的斜坡坡度多在20~40°。

地貌

外方山脉状延伸特点不如小秦岭、熊耳山等山明显,山势也较低缓,外方山脉西南部山势高峻,多属中山类型,海拔在1500米左右,主峰海拔在1700米以上,伊河、洛河分水岭主脊地带的小寒山海拔1641米,车村北面陆龙垛海拔1618.2米,最高峰海拔达1696.66米。整个山脉的东北部,山势低缓,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1000米,如下汤西北的择风垛海拔792.2米,背孜街东面的五垛山海拔923.3米。

按河流切割划分,外方山地被伊河、汝河及沙河分割成西、中、东三部分。分布在伊河与洛河之间的中部山地,山势较和缓,山坡一般为20~25°。分布在汝河及沙河之间的山地,北侧较陡,约40°左右;南侧较缓,25°以下,呈明显的单面山形态。浅低山主要分布上述深低山东边的外围地带,大部分海拔400~800米,相对高度200~400米,山坡坡度一般为20~30°。20°以上的山坡,除少数有零星的用材林和薪炭林外,大部分为荒坡。

丘陵集中分布于汝河谷地南侧和沙河阶地北侧地带,以及平顶山附近,海拔200~400米。按相对高度可分为高丘陵和低丘陵,高丘陵相对高度100~150米,低丘陵60~90米。多数丘陵属于山地剥蚀形成的残丘,形态平缓,大部分基岩裸露,部分上覆很薄的风化残积层,流水侵蚀较严重。

气候

外方山脉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2~24.6℃,无霜期210天以上,年降水量528~800毫米,年日照为2200~2300小时,年均湿度60~70%。

植被

外方山脉的植被在深山区是以落叶栎类、油松等为主的天然次生林,浅山区大多是旱生型的灌丛和草甸。

水文

外方山脉区内较大河流的某些河段,沿活动性深断裂发育,河谷侧旁有温泉出露。受新构造运动抬升的影响,河流下切,深切曲流和峡谷的现象也相当普遍。

山脉关系

所属山脉

外方山脉是秦岭东段一条规模较大的支脉。秦岭,分为狭义上的秦岭和广义上的秦岭。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一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主要山峰

外方山脉西部与伏牛山相接连,主峰杨山海拔1786.9米,鸡冠山海拔1602.4米,海拔在千米以上的还有黄花嫚,摩天岭,祖师岭、七峰山、十八垛、清凉寨山、王和尚寨山、南天垛、老嫚山、竹裘垛、川和岭、筛子垛、五垛山、岘山、大青山等10余座。

资源状况

生物资源

外方山脉中山岭坡有锐齿栎和华山松混交林以及山杨、白桦纯林和杂木林,林相较整齐。低山丘陵的自然植被多为旱生灌丛和草甸。

矿产资源

外方山脉主要矿产有铅锌多金属矿床、铝土矿和铁矿等,已知铅锌矿化产地44个,其中中型1个、小型4个,其余为矿(化)点。外方山地区铅锌矿床普遍伴生有金矿化。

旅游资源

外方山脉伊河的潭头、陆浑,沙河的下汤、中汤和上汤等地的温泉较为有名。

历史文化

春秋时,楚国一度强大,并占据了方城。于是,方城之北地的山,便称作外方山。嵩山也在方城之北,也是外方山所指。只不过,今细分山域将其分作两大块。

保护研究

价值意义

河南省已发现中型以上规模的20多个钼矿床均产于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该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外方山古大陆基底隆起带东端,该带呈NWW~SEE向展开,宽80~100千米,成矿带内深大断裂发育、岩浆岩广布,地层均为前寒武纪地层,是典型的大陆边缘地槽活动带,形成规模宏大的构造岩浆岩带。该地带控制着河南省金、钼及铅锌等矿床的分布。通过对外方山脉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及矿床发现过程的回顾,为在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以及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科学研究

河南省地勘二院(原地调二队)的勘查区属于秦岭山脉外方山区,他们进行多次实地勘探。

1986年,河南省地勘二院(原地调二队)完成了《1:5万付店幅、背孜街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进行了矿产调查评价。

1988年,河南省地勘二院(原地调二队)对豫付—Hs—10—乙3异常进行查证,认为竹园沟钼矿点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但规模不大,也没有引起重视。

2004年,河南省地勘二院受“洛阳世业物资有限公司”委托对竹园沟开展普—详查,于2006年2月提交了《河南省汝阳县竹园沟矿区钼矿详查报告》。

2008年,河南省地勘二院对竹园沟进行钻探验证,在河床上开孔3.20米即见辉钼矿,矿层厚度达85米,之下还见到多层辉钼矿化体。2011年最终提交了《河南省汝阳县竹园沟矿区钼矿勘探报告》。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