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畲族婚俗)

更新时间:2024-08-28 15:46

婚俗(畲族婚俗) ,流行于畲族的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畲族婚俗与汉族大致相同。在古代,畲族婚姻比较自由。邝露《赤雅》说:“十月祭多(一本作都)贝大王,男女联袂而舞,谓之詡瑶,相悦则男腾跃跳踊贞女而去”。同姓不同香炉的(即同姓不同宗的)可以结婚,但比较少见。一般不与汉族通婚。“其姓为盘、兰、雷、钟,自相婚姻,土人与邻者亦不与通婚”,“不冠不履, 三姓自为婚”。原来婚姻是不计聘金的,女儿出嫁,陪嫁妆奁除一般礼物外,还有农具、斗笠、蓑衣等,这是畲族人民热爱劳动的最好说明。如永春、德化畲族“嫁女以刀斧赀(资)送”。建阳畲族结婚“聘礼悉二十四金,于归日不具嫁资,稍充裕者予以田器,此外无他物。先期二、三日,婿来迎,略如古亲迎礼。及期,婿前导,新妇裹红帕于首,衣蓝色衣,张雨伞,徒步随之,女父殿其后,若拥护然。至婿家,亲宾已先匿,庭无一人,新妇必先置之日:汝家绝人种耶,:众始出应之日,正赖妆来接人种耳”。

江西贵溪畲族“婚姻惟四姓相通,居室不乱,女子既嫁必冠笄,其笄以青色布为之,大如掌,用麦秆数十茎著其中,用粟线绣花鸟于顶,又结蚌珠缀四檐,服这刁刁然,自以为异饰也”。建德畲族“则喜招女婿,可以婿为子。彼族共分盘、兰、雷、钟,四姓之人,皆可为婚。结婚无礼帖。不事肩舆,新妇上阁与新郎同持一伞步行至乾宅,沿途唱歌取乐,以犁、耙、蓑衣、刀、锄为 嫁妆”。景宁畲族嫁娶,“其聘奁 则定一十二金有五钱焉,其奁具则耒焉耜焉,而磁芩焉”。

沈作乾在《招芩畲民调查》中对畲族婚姻作了有趣的描绘。他说:“男女社交,完全公开,其婚嫁之权,虽操诸父母,然不过名目而已,不干涉也。婚礼极简,届期,新娘着新衣,诣岳亲迎,岳家款以饭,但就席时,席上不陈一物,必系新郎,一指名而歌之。如要筷子,则唱《筷歌》,要酒,则唱《酒歌》有一物,则有一物之歌,其歌甚简,仅三数句而已。新郎唱之,司厨者和之,其物即应声而出,谓之调(读如稍)新郎(又叫答歌)。到了吃饭之后,新郎又须唱一首一首的歌,把席上的东西一件一件地唱回去,司厨者也唱着歌来收席。席毕,与新娘交拜成礼,然后祭祖,大家围坐唱.....祭毕,辞舅姑,偕新娘步行而归。新郎前行,新娘尾之,各手雨伞一,半张以蒙其首。途中,新郎唱之,新娘和之,夜半灯火煌煌,履声核核,亦奇现也。抵婿门,谒翁姑及庙,见毕,而婚礼完矣。招赘者,无亲迎礼,奁币悉为农具,而服饰甚鲜。如犁、锄、耒、耜、蓑衣、水车等,皆为必需之品。富者益以牛,贫者缺焉。婚聘之金,以制钱十二千五百文为度,招赘亦如之”。

民国十三年(1924年)沈作乾对浙江括苍(丽水)畲民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并撰写《括苍畲民调查记》,该调查报告记载了畲族古朴婚礼:畲民...凡事皆本乎天性之自然,并无拘束。男女社交,完全公开,其婚嫁之权,虽操诸父母,然不过名目而已,不干涉也。其原因:(一)畲民散居各地,同村或邻村者,人数稀少,无可抉择;(二)贫富程度,均在伯仲之间,无门户之当否可言。同姓结婚,不以为嫌。说者,以谓畲民日就淘汰。基源于此,非也。盖畲民仅有三姓,辗转互婚,虽非同姓,其血统亦极为接近,固无从避免也。婚礼极为简单:届期,新郎着新衣(大半畲民之一生,仅此时一着新衣而已诣岳亲迎,岳家欤以饭:但就席时,席上不陈一物,必俟新郎一一指名而歌之。如要筷,则唱筷歌。要酒,则唱酒歌....有一物,即有一物之歌,其歌甚简,仅三数句而已。新郎唱之,司厨者和之,其物即声而出,谓之“调新郎”。席毕,与新娘交拜成礼然后祀祖。其祖为一狗首人身之像,相传其始祖也。祭毕,辞舅姑,偕新娘步行而归。新郎前行,新娘尾之,各手雨伞。半张以蒙其首途中,新郎唱之,新娘和之,夜半灯火煌煌,履声諑栋,亦奇观也。抵婿门,谒翁姑及庙见毕,而婚礼完矣。招婿者,无亲迎礼,奁币悉为农具,而服饰甚鲜。如犁、锄、耒、耜、蓑衣、水车等,皆为必需之品,富者益以牛,贫者缺焉婚聘之金,以制钱十二千五百文为度。招赘亦如之。

民俗内容

一、议婚

男女双方通过对歌产生爱情,经由父母亲戚相议,双方满意后则由男家托媒到女家提亲。继而,女方随其母到男家“看寮”,了解男方人品及家境,男家也趁机观察女方的容貌举止。双方若均满意,则男家便春糍粑让女方带回。此后,男家即遣媒携面、糖之类礼物到女 家“讨庚帖”( 女方的生辰八字)。男家得到庚帖后就请“阴阳”先生“合婚”,即据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推算生魁冲合。“合婚” 后,一般还要把庚帖放在家里三天(压圆),如无出现人畜不宁或其他不吉利征兆,才算和合。

二、订婚

合婚后,男家择定吉日再次遣媒送礼物到女方家“回帖”。不久,便是“下定”,向女方送聘金、彩礼。聘金数量视家境而定,彩礼一般是礼饼(下定饼)、猪脚、公鸡和一些衣服、饰品。聘金彩礼,在成亲前分期送付,而礼饼、猪脚、糖果则要在下定日先送,以让女家分馈亲戚,相告婚事。公鸡(足系红绳,俗称“红线羁脚”, 喻明媒正娶) 2只亦在下定日送,女家收彩礼后回赠若干礼品,其中有“红线羁脚”的公、母鸡各1只。接着,男家再择日定“某月某日迎娶大吉”,遣媒报送女家。

三、“做表姐”

闽东畲族姑娘出嫁前会以探望亲戚和学歌会歌的名义到舅家“做表姐”,时间短则半个月,长则三个月。姑娘的母舅,在收到礼饼、猪脚,得悉嫁期后,便安排待嫁的外甥女及其母亲前来做客。届时,姑娘将穿着漂亮的传统凤凰装和绣花围裙,佩带银制手镯、耳环,有的腰上还系结婚所用的长绸带,盛装至舅家做客。舅村年轻小伙子则会相聚陪姑娘对唱畲歌。对歌每每通宵达旦,且有严格程序。擅长对歌的姑娘可以做到一“娘”对众“郎”,“观音对罗汉”。畲族以能唱为荣,姑娘尤需善唱,善唱的姑娘人人夸奖;不善唱的姑娘,则会遭到不客气的奚落讥讽。

四、“做亲家伯”

在闽东畲族婚嫁过程中,还流行着“做亲家伯”这一特殊的礼俗。男方在成亲前两天,请一名机智出色的歌手做“亲家伯”,与媒人一起把“盘担”(礼品担)送往女家,并要与女家亲友一起会歌。 在当晚酒席上,照例要玩“抓石蛉”的游戏。由女家选派一妇女,一手端着装有大虾、豆腐、肉骨(分别象征剪刀、磨石、草楠,意为磨好刀,劈除路草,好让新娘上路)的盘子,盘上还放两条红带子,另一只手执火把。至“亲家伯”席位时,把火把伸进“亲家伯”胯下, 说是要找石蛉,实际是讨喜钱。“ 亲家伯”将预备的红包用盘上的红带系好,让她带去分给席上亲友。几经折腾把“亲家伯”所带的喜钱掏光才罢休。

五、迎亲

由新郎率若干傧相连夜提着“百子千孙”灯笼前往女家迎亲,新娘则穿着自己编织的草鞋(鞋系饰红带,鞋面串珠饰),打着雨伞,由兄弟与伴娘相陪徒步跟新郎于午夜离开娘家(俗称“走嫁”)。一路上夫妇则以歌代言互诉衷情。后来,盛行花轿迎娶,礼仪随之繁缛。迎亲队伍通常由一二十人组成。在到达女方家时,女方亲属则在门前横凳“拦轿”:妇女们与轿夫盘唱吉利歌,儿童们趁机“讨轿包”(喜钱)。有的是先迎花轿进门,再与轿夫“比肚才”,直至开饭。饭后,移花轿至厅堂(提前一天到者,置左首轿厅),等待新娘上轿。女家便将陪嫁的嫁妆搬至厅堂,安排人员先行抬送至男家(此不同于当地汉族由男家派人接嫁妆之俗)。

六、出嫁

花轿进门、嫁妆搬移时,新娘开始“哭嫁”:边哭边唱《哭嫁歌》,感谢长辈的抚育疼爱,迷恋即将离开的娘家。哭唱罢,由“福大命好”的长辈妇女为其梳妆:盘高髻、穿礼服、戴凤冠、垂面帘。梳妆时,新娘或其他歌手还要唱《梳妆歌》。梳妆毕,由伴娘护送至厅堂,首先跪拜祖先与父母,然后坐或站在竹匾上,与兄弟“分飾”:弟兄捧上米饭,先咽食一口,再让新娘含一口吐到弟兄衣襟上(有的是弟兄含一口饭朝内吐,新娘含一口饭往外吐)。

继而,边唱诵《祝福歌》,边登上凳子或桌子“分五谷”:将五种谷物及竹钉、钱币、扣子、筷子、鲜花等寓意性物品,抛散四方。最后,由母舅抱或牵新娘上轿。轿后悬挂镜子、米筛、弓箭等物以辟邪。

花轿出门,鞭炮大发,鼓手吹奏。新娘向轿顶抛洒“五谷”,以示祝福。新娘未成年的弟弟、伴娘等陪同上路。一路上,吹吹打打,喜气洋洋。花轿经溪流、桥梁、矿步、宫庙,新娘都要抛丢五谷、红蛋(俗称“过溪蛋”),以敬神明。

七、成亲

花轿抬到男家,全家人按习俗先得暂时藏匿,村中怀孕、服丧者及所谓属肖“犯冲”的,均要回避。新娘抛完五谷、红蛋,即由接姑和陪姑(亦称“阿婆”) 搀扶下轿,遮着红伞、踩着徐行步入大厅(红布袋轮番收铺,俗称“传袋”,寓传代之意)红布袋。新郎穿着礼服盛装,由伴郎、“暧房头” (由父母双全且有子女的男子充当) 引带至厅堂与新娘同行“拜堂”大礼。按俗通常是一拜天地, 二拜祖宗,然后夫妻交拜。新郎行跪拜礼,而新娘只作揖纳“万福”。礼毕,新娘向夫家父母敬茶,向观礼的人群抛散“果子豆”、糖果等(寓子孙满堂之意)。接着,踩着红布袋由新郎引入洞房。新郎随即出房奉茶敬请女家送嫁妆者,并招待宾客。

八、宴会

酒席以厅左第一桌为首席(俗称“阿舅桌”),敬请母舅(坐大位)、“亲家伯” 、媒人以及尊亲贵宾上座( 个别地方由,义父坐大位,母舅退其次)。酒宴至半席,新娘被搀扶至厅“认客”,自首席大位起,依次献红枣糖茶。女歌手随其后,代唱《敬茶歌》。被敬者 需馈赠“红包”( 俗称“百家银”,旧俗以此钱为儿孙打制首饰最为吉利)以示祝福。

客席散后,开设“新郎酒”,又称“暖房酒”“佳期酒” “八仙酒”,由“暖房头”( 或称“八仙头”)和八名“暧房脚”陪伴新郎人席。人席者通常都穿戴长衫礼帽,席间每个程序都要唱诵歌令,且边吃边轮番与洞房内的新娘及其陪伴者盘对喜歌。霞浦水门畲族乡茶岗等处的“会八仙”别具一格,人席者有“驸马”(新郎),“八仙”“阿乐歌”等十名,席中还有丰富多彩的舞蹈表演,有的再加十男十女相伴盘歌陪唱,十分热闹。

九、闹房

第二天,新妇下灶前(下厨房)“开金匏(南瓜)”:切开金匏,取出籽(民间传说,人是金匏籽变成的),用围裙包好,在晋见公婆时交给婆婆(俗称“阿婆抱孙”)。

第三天,新婚夫妇回娘家做客,认妻系亲属,俗称“做头客住两天或四天(取双数)回返,随即下田劳动,整个婚礼结束。

传承保护

传承状况

畲族长期与汉人混居,随时间推移,本民族一些习俗被汉化,虽保留些许民俗,却也与时俱进。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霞浦县福宁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和景宁畲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婚俗(畲族婚俗) 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2年9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职尽责情况评估建议公示,景宁畲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因2019年12月31日机构改革, 景宁畲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景宁畲族自治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整合组建景宁畲族自治县文物和非遗保护中心,为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机构规格为股级,景宁畲族自治县文物和非遗保护中心单位名称自2020年1月1日实行,故变更保护单位为景宁畲族自治县文物和非遗保护中心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婚俗(畲族婚俗)项目保护单位霞浦县福宁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评估合格。景宁畲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景宁畲族自治县文物和非遗保护中心。

社会影响

2019年10月7日,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畲村,举办了一场“畲族婚俗活态展”,吸引了数千名游客观赏,开启了“霞浦县2019年文化旅游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