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克

更新时间:2024-09-07 10:12

孙思克(1628年—1700年),字荩臣、号复斋,汉军正白旗,三等男孙得功的次子,清朝名将,河西四汉将之一。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孙思克是汉军旗人,最初担任王府护卫。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孙思克担任牛录额真。六月,担任刑部理事官

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改任甲喇额真。顺治十三年(1656年)考满,荫一子入国子监,孙思克又随洪承畴湖南进征贵州云南,屡立战功。

驻守凉州

康熙二年(1663年)正月,孙思克被擢升为甘肃总兵,镇守凉州。康熙五年(1666年),厄鲁特蒙古欲迁徙到大草滩,被拒绝后,与清军在定羌庙交战,败后又扬言要分道三路入侵边境,一路入河州临洮巩昌,一路直逼西宁,一路进犯凉州。孙思克与提督张勇一同上疏朝廷,请求对蒙古用兵。清廷认为不能轻易开战,让他们严守边境,抚恤番族。

孙思克与张勇便在扁都口西水关嘉峪关一带修筑边墙,使得厄鲁特蒙古在边境放牧的部落尽皆迁走。后来,孙思克又巡视南山各处险隘,分兵固守,并约束军纪、选拔将才、裁撤冗卒、核实粮饷。山陕总督卢崇峻奏知朝廷。康熙十三年(1674年)六月,加孙思克右都督衔。

平叛西北

康熙十三年(1674年)冬,陕西提督王辅臣平凉响应吴三桂叛乱,临巩诸郡相继从逆,兰州危急,孙思克遣游击刘衍等移兵协防,自己统兵进至苦水镇兰州陷落,陕西总督哈占命张勇、总兵王进宝等从金城关渡河收复兰州,孙思克自凉州,由阿坝、红水、芦塘至索桥堡,经过人迹罕至的草地,结筏渡河,夺取靖远与附近诸城堡。孙思克打算进攻固原,会师平凉,不料厄鲁特部的墨尔根台吉趁机入寇凉州,副将陈达战死。孙思克便留参将刘选胜驻守靖远,自己率军由草地渡河,返回凉州,击退墨尔根台吉。

后来,甘州高台附近的黄番部落也入侵边境,围攻暖泉、顺德诸堡。孙思克率军赶赴甘州(今甘肃张掖),击退黄番,然后东渡黄河,与张勇会师,一同围困巩昌(今甘肃陇西)。当时,大将军、贝勒洞鄂久攻秦州(今甘肃天水)不下,吴三桂的援军也由四川赶至。孙思克便率二千兵马赴援,在秦州城西扎营,与叛军相对峙。不久,王辅臣部将陈万策、马肇升出降,巴三纲逃走,清军得以收复秦州。孙思克与将军佛尼埒追击南山寇,收复礼县、清水、伏羌(今甘肃甘谷)等县。之后,孙思克又回军巩昌,命陈万策入城劝降守将陈台孙、陈可等人,巩昌府十七州县全部收复。

此后,孙思克率军收复静宁,击败叛将李国梁,又攻打华亭,逼降叛将高鼎,一直进军至平凉城下,与贝勒洞鄂会师。叛军出城迎战,孙思克督军力战,八战全胜,逼得叛军挖壕沟抵御。孙思克挥军直进,三次击退叛军,又攻破泾州(今甘肃泾川)白起寨,俘获叛将李茂。

康熙十五年(1676年),图海接替洞鄂,统领清军,到城北虎山墩查看地势。叛军伏兵突然杀出,被孙思克击败,逐出十余里。不久,王辅臣出降,孙思克便返回凉州。康熙帝为表彰孙思克的功劳,擢升他为凉州提督,封一等阿达哈哈番(汉文为轻车都尉)。孙思克上疏谢恩,并说:“臣在虎山墩之战时被砍中右臂,伤了筋骨,如今已成残疾,请让臣返回本旗。”康熙帝下诏慰留。

康熙十六年(1677年),孙思克又进封三等阿思哈尼哈番(汉文为男爵)。后来,准噶尔部作乱,蒙古各部也侵扰边境,结果都被孙思克与张勇击退。

康熙十八年(1679年),康熙帝命图海率军南下四川,并确定四道进兵的策略,孙思克与将军毕力克图出军略阳。这时,京师发生地震,孙思克上疏道:“汉中、兴安地势险要,叛军据守要隘,大军恐怕难以直入。绿营兵马都不够强壮,满洲军也不多,而且粮草运输极为不便。如今京师地震,各军都很忧虑,不如暂缓出师,待来年春季再用兵。”康熙帝命学士拉隆礼到凉州斥责孙思克。后来,孙思克与毕力克图进攻阶州(今甘肃陇南),夺取文县、成县、沔县(今陕西勉县)等县。不久,康熙帝命孙思克返回凉州,后又将他调往庄浪

康熙二十年(1681年),庆阳百姓耿飞联合番族首领达尔嘉济农作乱,进犯河州(今甘肃临夏),被孙思克与张勇讨平。

留镇甘肃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追论孙思克请求缓师之罪,罢去他提督之职,并剥夺世职,仍旧留任总兵。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孙思克又担任甘肃提督。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学士达瑚、郎中桑格出使西域归来,不料在嘉峪关外,被西海部落的阿奇罗卜藏劫持。孙思克派军攻打西海,斩首四百余级,击走阿奇罗卜藏,又遣使诘责西海诸台吉。诸台吉非常恐惧,抄没阿奇罗卜藏的家财,赔偿给清军。

康熙三十年(1691年),孙思克上疏进言,建议清廷在嘉峪关增设总兵一人,并增兵至三千,又提到甘肃贫瘠,请求在河西要地囤积粮草。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孙思克加封太子太保、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职(汉文为骑都尉),不久请求退休。康熙帝下诏慰留,又加封他为振武将军。

从讨准部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准噶尔部噶尔丹作乱。内大臣郎岱率禁军出镇宁夏,并以孙思克为参赞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御驾亲征,任命大将军费扬古为西路主帅。孙思克率军出宁夏,与费扬古在翁金(今蒙古海尔汗杜兰西)会师。

后来,康熙帝停驻在克鲁伦河。费扬古率军截击噶尔丹,在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宗英德)交战。当时,孙思克率绿旗兵与各路清军并力奋战,大败噶尔丹,追奔三十余里。康熙帝下诏褒赞,将孙思克召到京师,命侍卫迎劳,赐袍褂帽靴等物,御制诗“鹰扬资远略,宿望在西陲”。入觐畅春园,赐御书绥怀堂额及端罩四团龙补服、孔雀翎朝帽、朝衣、朝珠、鞍马。又让他镇守肃州,侦察噶尔丹的下落。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评议功勋,加封孙思克为拖沙喇哈番(汉文为云骑尉)。

因病而逝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二月,孙思克因病乞求退休。康熙帝派御医兵部官员前去探视,让他留职养病。不久,孙思克病逝,追赠太子太保、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兼拖沙喇哈番(一等男兼一云骑尉),赐谥襄武。七月,孙思克的棺材还京,命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前往奠醊,赐鞍马二、银千两。

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帝兴建贤良祠,孙思克的灵位被安放在祠中。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帝定封孙思克为一等男。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帝又将孙思克的爵位定为世袭罔替

历史评价

康熙帝:将军孙思克谋勇素裕,居官甚优,效力行间,克奏肤功,久镇岩疆,勤劳茂著,允称良将

陈康祺:是亦国朝一名将,其战绩不亚赵良栋王进宝诸公,而其名稍晦,故载之。

赵尔巽:思克请缓师,虽不得与良栋、进宝同功,仍俾坐镇,皆圣祖驭将之略也。思克战功微不逮,而惓惓爱民,可谓知本矣。

萧一山: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奋于陕;蔡毓荣徐治都万正色奋于楚;杨捷、施琅姚启圣吴兴祚奋于闽;李之芳奋于浙;傅宏烈奋于粤;群策群力,敌忾同仇。

轶事典故

孙思克久镇边关,深得军民之心。他的灵枢运回京师时,自甘州至潼关,所经之处,军民无不号哭。康熙帝听闻后,叹道:“孙思克如果平时为官不善,怎能得到如此拥戴。”

人际关系

亲属

父亲:孙得功,官至三等梅勒章京

兄长:孙有光,封三等精奇尼哈番

长子:孙承恩,原配直郡王爱新觉罗·胤禔第四女。续娶贝勒海善(恭亲王常宁第三子)之女。

次子:孙承运,官至散秩大臣,袭爵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娶康熙帝第十四女和硕悫靖公主

爵位世系

第一任:孙思克

第二任:孙承运,孙思克的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八月袭。

第三任:孙承思,孙承运弟。康熙四十五年(1706)十月袭。

第四任:吉福,孙承思子。雍正十一年(1733)十一月袭。

第五任:孙惟中,吉福子。乾隆十五年(1750)十二月袭。

第六任:庆麟,孙惟中子。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二月袭。

第七任:庆长,孙思克之三世孙。

第八任:彭寿,庆长子。

第九任:锐龄,彭寿子。

第十任:麟辉,锐龄子。光绪二十七年(1901)袭。

史料索引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五·列传四十二》

文艺形象

小说形象

金庸小说《鹿鼎记》中,孙思克是云南副将,因不是吴三桂嫡系,被派到京城,后与韦小宝、张勇、赵良栋王进宝结为兄弟。

影视形象

1998年《鹿鼎记》,蒋克饰演孙思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