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蜷

更新时间:2023-06-28 10:56

贝壳呈长菱形,右旋,褐色到黑褐色,部分标本的体螺层有深褐色色带,刻纹变异很大,从光滑、螺旋纹密布到小颗粒,褐色壳顶常被酸性水质腐蚀,无脐孔,壳口呈梨状。口盖比壳口小,为角质。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南韩

台湾分布 台湾全岛,台北县淡水,台北县三峡,台北,台北县石门乡,台北县坪林乡,台北大汉溪,台北新店溪,台中县,台南县,高雄县旗山,美浓,嘉义县阿里山,龟山岛,新竹县竹北市,新竹市关东桥,屏东县潮洲镇,屏东县三地门

习性环境

栖所环境 栖息於小溪、湖泊、池塘等含氧较高的地方。

川蜷科

贝壳塔形,厚实,螺层很多。壳表有很多细的螺肋及粗的纵肋。壳口半圆形,有一显著的水管沟。口盖为多旋形的圆形。本科早期被置於海蜷科Potamididae,但由於在精子及齿舌的形态及雌性生殖器官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科。

流线型的外壳使们能够适应于是急流之中,但是其他淡水水域如灌溉渠道、湖泊、稻田、池塘也都有分布。食物以腐烂的水生动植物与底藻为食,属杂食性贝类,齿舌纽舌型。外壳为塔型,有四到五层螺塔,壳色淡黄色或者是淡棕色。

川蜷为雌雄异体,卵胎生,受精卵於雌性体内的育儿袋发育。雄性以精荚将精子送入雌性受精器中,经由雌性育儿袋(brood pouch)旁的精荚囊(spermatophore bursa),传送至储精囊(seminal receptor),精子储存此处待雌螺排卵后在育儿囊前段部份进行受精,川蜷胚胎就在母体内育儿囊(brood pouch)中慢慢发育。

台湾的川蜷全年几乎有幼螺产生,但由4月持续到10月为为高峰期。胚胎的发生经螺旋卵割、囊胚期、原肠期、担轮期、披面幼虫,然后发育成为独立生活的小螺,平均所需的时间为18天,但是温度会影响发育速率。此外,川蜷与大多数淡水螺一样,都是许多特定寄生虫的特定宿主,如卫氏肺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in)。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