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霆

更新时间:2024-08-26 14:32

杨宇霆(1885年8月29日—1929年1月10日),字邻葛,系北洋时期奉系军阀首领之一。奉天法库(今沈阳市法库县)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

人物生平

原名玉亭,号麟阁,后因仰慕三国诸葛亮而改字邻葛。祖籍河北省滦县戴家岭村,清同治年间,其祖父杨正荣携家逃荒,至奉天法库县(今辽宁省法库县)蛇山沟村定居。杨正荣生有四子,次子曰永昌。永昌生四子,次子即杨宇霆。

1885年8月29日生于辽宁省法库县城东蛇山沟村。10岁入私塾读书。1904年考中秀才。清朝废科举办学堂后,考入奉天省立中学堂,毕业后入奉天陆军学校。1906年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第七期(公费留学),与徐树铮等人同学。1910年5月毕业回国,任长春陆军第三镇炮兵见习队官。

民国成立后,任东三省讲武堂炮兵上校教官。不久,调北平陆军部任科员。后调任奉天军械厂兵器科长。1914年任兵工厂厂长。1916年4月,奉天督军兼省长张作霖任命他为奉天督军署参谋处长,不久升任督军署参谋长,军衔为陆军少将。

1918年2月,段祺瑞与张作霖、杨宇霆合谋在秦皇岛截取副总统冯国璋之军械船,此即传闻一时的“秦皇岛劫械案”。张作霖、杨宇霆用劫获的27000支步枪,武装了7个混成旅,并在军粮城组成奉军总司令部,张作霖任总司令,徐树铮为副司令,杨宇霆为参谋长。后来杨宇霆与徐树铮合谋,动用奉军经费和军械,准备另建军队,张作霖发觉后,将其解职。此后,杨宇霆依附徐树铮,先后任总统府侍从武官和西北边防军司令部参谋。

1921年春,第一次直奉战爆发前,张作霖迫于人才缺乏,捐弃前嫌,将杨宇霆召回奉天,任命为巡、军两署总参议,赞划军务。当时和王永江(奉天省财政厅长兼代理省长)一整军备,一理财政,成为张作霖的左膀右臂。

1922年4月,直奉之间爆发第一次战争。结果奉军大败,遗退关外。张作霖将奉军改称为镇威军,自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杨宇霆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总参议,兼任训练总监,开始掌握东三省军事大权。当时,奉系军阀中分为新旧两派。旧派是和张作霖一起拉杆子的旧部,代表人物是张景惠、张作相等。新派则是新式军校毕业的人才,代表人物是杨宇霆、郭松龄、张学良等。新派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之后势力大张,旧派势力渐消。但新派内部也充满矛盾,其中主要是“士官派”和“陆大派”之间的斗争。“士官派”系指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生为主的将领,如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等,以杨宇霆为首脑;“陆大派”系指出身于北京陆军大学及保定军校的将领,以郭松龄、张学良为首领。

1923年,杨宇霆首任东三省兵工厂总办,并晋升陆军中将。他经常深入工人之中,与工人同食,每天菜钱不过二元。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张作霖自任总司令,以杨宇霆为总参谋长,乘机率十七万大兵入关,以洗前耻,第二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不久,直系将领冯玉祥秘密回师,发动北京政变。直系阵脚大乱,军心涣散,因此惨败。张作霖入关,与冯玉祥等推举段祺瑞为临时执政。这次战役奉军的胜利,主要得力于新派的力量,所以杨宇霆也声势赫赫。1925年8月,杨宇霆被任命为江苏督军,与李景林督直、张宗昌督鲁、姜登选督皖,形成一字长蛇阵式,奉系势力大张。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奉军以维持秩序为借口,驻军上海,淞沪也被纳入奉系势力范围。浙江督军孙传芳不能容忍这种局面,于1925年双十节假借检阅军队之名,调集大军,向江苏出动。杨宇霆到任不及一个月,一切部署均未就绪,知道难以抵抗,为保全实力,他下令奉军撤退。10月16日,孙传芳占领上海,通电讨奉,长江流域各省纷纷响应。杨宇霆18日弃职离开南京,姜登选也弃职离开蚌埠,奉军缩短防线,集中到徐州,与张宗昌取得联络。11月7日,杨宇霆因料敌不明,又放弃徐州。至此,奉系仅保有直隶和山东两省。杨宇霆丧师失地,狼狈北归,但仍被张作霖任为奉军总参谋长。

郭松龄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功劳最大,但没有得到赏赐。他曾经请求1925年11月,冯玉祥利用奉军内部的矛盾,与郭松龄密订“郭冯密约”联合倒奉。11月22日,郭松龄召开军事会议,历数杨宇霆的罪证,发出“养电”,要求张作霖即日下野,并指名要求清除杨宇霆等人。杨宇霆遂辞职去大连。不久又复职,帮助张作霖筹划军务。

杨宇霆极力为张作霖出谋献策,奔走于大连、奉天之间,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商讨对策。12月,郭军失败,郭松龄夫妇被俘于辽中县老大房村。张作霖在杨宇霆的急谏下,将郭松龄夫妇就地枪决。

奉军因苏皖遗败和郭松龄倒戈反奉,声威大落。为使奉系军阀东山再起,杨宇霆代表张作霖分别与直系军阀和晋军进行斡旋,达成联合协议,接着奉军再度大举入关,赶走国民军,控制了北京政权。1927年张作霖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杨宇霆成为北京政权军政外交的决策者。

1928年春,国民革命军北伐奉军。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归奉途中,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于皇姑屯。此后,东北统治集团中,杨宇霆的地位仅次于张学良。他既为第四方面军军团长,又是奉军的总参议,掌握着军政实权。7月3日,张学良就任东北保安总司令,整顿军事,撤销原有的军团,实行“群旅制”。杨宇霆不再掌握军权,只任兵工厂督办和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

杨宇霆与张学良的政见分歧,突出表现在“东北易帜”上。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实行南北统一,杨宇霆对此坚决反对。1929年1月10日,张学良以研究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名义,邀请杨宇霆和常荫槐到帅府,将其2人枪毙。

杨宇霆死后,张学良命令予以厚葬,并赠送一副挽联,如: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

主要事迹

声名鹊起

1916年4月,张作霖赶走段芝贵出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延请各方面人士,调杨宇霆任督军公署参谋长。张作霖“初谋巩定奉局,继则笼吉、黑二省于掌握”,先后平息了五十三旅旅长汤玉麟的叛乱,瓦解了奉天军务帮办冯德麟的势力,逼迫吉林督军孟恩远下台,驱逐黑龙江师长许兰洲等,攫取了东三省的霸权。这一切,都是“杨宇霆参预帷幄,而底于成功”的。

杨宇霆在协助张作霖统一东北的同时,利用与北京政府陆军次长徐树铮日本士官同学的关系,代表张作霖参加1917年4月和12月两次督军团会议,借支持“府院之争”段祺瑞一方,图谋向关内发展奉军势力。是年冬,段祺瑞以对西南主战政策失败而辞去国务总理一职,其心腹徐树铮向杨宇霆提出,以陆军部在日本订购的军火作为交换条件,请奉军入关,逼迫代总统冯国璋下台,并恢复段的总理职务。在杨宇霆居间联系下,奉皖双方达成协议。1918年2月,杨宇霆携带徐树铮送给的空白领取军械证件,率奉军五十三旅张景惠部开到秦皇岛,劫走了冯国璋本打算用来武装直系的价值四千万元的军火,这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秦皇岛劫械案”。张作霖利用这批军火武装了五个混成旅,迅速壮大了奉军。3月12日,张作霖组织援湘军,自任总司令,以徐树铮为副司令,杨宇霆为参谋长,进驻军粮城,直接威胁冯国璋。23日,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从此,杨宇霆之名“崛起于东北,而渐震乎中原”。

派系之争

1922年4月,杨宇霆被张作霖任命为镇威军总参谋长,参加了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战败后,在杨宇霆的建议下,张作霖决心整军经武,以备再战。杨宇霆将奉天军械厂扩建为东三省兵工厂,并自兼兵工厂督办,大力改善奉军的后勤供应。同时,成立“陆军整理处”,充实东三省讲武堂,培训中下级军官,编练新军。经过一年整训后,奉军共编成二十七个步兵旅,五个骑兵旅,约有三十五万余人,实力大有提高。期间,杨宇霆先后将留日军官姜登选、韩麟春、于珍等人援引过来,逐渐形成日本士官派;而郭松龄凭借与张学良的关系,以北京陆军大学和保定军校的毕业生为主体,形成陆大派。由于杨宇霆“嫉视”郭松龄的崛起,支持郭的张学良也“事事受杨阻碍”①,两派的矛盾自此开始。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张作霖即以粤、浙、奉三角同盟为由,组织镇威军,以杨宇霆为总参谋长,率十七万大兵入关,向直系宣战。第二次直奉战争历时约有两月,奉张大获全胜,入关与冯玉祥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杨宇霆的声名也煊赫一时。1925年8月,段祺瑞执政府任命杨宇霆为江苏军务督办、姜登选为安徽军务督办,奉张势力达于苏、皖两省。杨宇霆到南京任职后,以胜利者自居,对直系将领、军务帮办陈调元多有歧视。陈遂与浙江督办孙传芳秘通款曲,共同反奉。10月初,孙传芳举兵进攻松江、上海,陈调元在南京策应,杨宇霆被迫离苏北上。

本来,奉军取得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以郭松龄的战功最大,张作霖原打算派郭松龄督皖,但因杨宇霆的反对而改派姜登选,郭松龄对杨颇为不满。此次杨宇霆督苏不到两月,便丧师失地、铩羽而归,而张作霖仍任他为奉军总参议,更引起了郭松龄等一些奉军将领的愤懑。11月22日,郭松龄在直隶滦州倒戈反奉,要求张作霖即日下野,严惩杨宇霆。杨宇霆先避居大连,后又求助日本关东军禁止郭松龄军队“越过南满铁路线”,为张作霖争得了缓兵的机会。12月24日,郭松龄兵溃被俘,乃致书张学良,词颇哀侧,杨宇霆担心张学良对郭宽释,“纵虎贻患”,便将信焚烧,并急谏张作霖,将郭松龄夫妇就地处死。可见,郭松龄之死,是与杨宇霆密切相关的。

杨常事件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不仅外部局势错综复杂,内部斗争也相当激烈。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势力对张学良的地位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杨宇霆富有领袖欲,并非不觊觎总司令的位子。但他一直处于参谋地位,很少有机会直接指挥军队,只在韩麟春病重时代任三、四方面军军团长数月,尚无根基;加上张作霖去世时,杨宇霆气焰过盛,东北元老对他多无好感因此难以如愿。

张作霖死后,杨宇霆更加目中无人,对张学良俨然以监护人自居。张学良被推荐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张作相、万福麟为副司令,杨宇霆对此大为不满。张学良任命他为东三省保安委员会委员,他推辞不就,仍想以奉军总参议和兵工厂总办的身份,掌握实权,明说引退,暗中操纵,人称“太上总司令”。张学良虽然年轻,但在军中锻炼多年,勇敢刚毅。他不满旧官僚的作风,大胆地起用新人,整顿军政。杨宇霆却看不起他,对张学良总以父执自居,表面上称张学良为“少帅”或汉卿,背地里却不止一次地叫他“小六子”(张学良乳名),对张学良指手画脚,很不尊重。

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是杨宇霆的心腹。他身兼省长、东北交通委员会委员长、中东铁路督办三要职,是东北的实力派人物之一。张作霖死后,常荫槐常赴沈阳与杨宇霆会晤,并在黑龙江省擅自成立山林警备队。杨宇霆热心帮助,并运送军械给他。当时东北军正在缩编,杨、常的行为无异于经营独立王国。因此,杨、常的结合成为张学良的心腹之患。

杨宇霆与张学良的政见分歧突出表现在“东北易帜”上。杨宇霆反对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合作,而主张联合西南桂系李宗仁、白崇禧,抵抗蒋介石,保持东北“独立自主”的政治局面。1928年8月25日和10月7日,杨宇霆两次背着张学良与白崇禧会见。白崇禧劝杨宇霆推翻张学良取而代之,并愿意提供帮助。蒋介石获悉此事后,立即密告张学良,叫他“先下手为强”。杨宇霆虽没有谋害张学良之心,但坚持反蒋不变。12月29日,东北正式“易帜”,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杨宇霆为国民政府和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张学良宣誓就职时,杨宇霆当场表示不接受其委任,乃拂袖而去。与此同时,日本竭力挑拨离间张学良与杨宇霆的关系,大川周明送给张学良一本《日本外史》,并用红笔将丰臣秀赖被权臣德川家康推翻的一段史实勾画出来,暗示杨即德川家康,张为丰臣秀赖。关东军还设法将一些杨宇霆与日本人密谋联系、要篡夺张氏政权的假情报传到张学良手中,希望张、杨互相争权、火并,日本好从中渔利。

1929年1月7日,杨宇霆为其父祝寿,杨公馆门前车水马龙,盛况为沈阳向所未有。张学良偕夫人于凤至亲往道贺,杨宇霆竟以普通礼节相待,与一般宾客无异。席间,杨的一举一动俨然以东北领袖自居,而来自全国各地的贺客也对杨恭维备至。张学良目睹这些情景,更感到杨宇霆是他施政的最大障碍,遂决心除掉杨宇霆。

1月10日,杨宇霆、常荫槐一起来见张学良,以管理中东铁路为名,要求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以常荫槐为督办。张学良表示,目前东北刚刚安定,涉及外交的事情应慎重考虑,须从长计议。杨、常则要求立即决定,并拿出已拟好的文件要张学良签字。张学良认为杨、常欺人太甚,忍无可忍,便推托吃过晚饭后再说。

张学良立即用电话召来辽宁警务处长高纪毅,布置处决杨宇霆和常荫槐。晚七时,杨、常如约而至,在老虎厅被就地处决。

造福家乡

杨宇霆对家乡的建设比较关心。1925年他和城乡士绅、商号共同捐献大洋40万元,在法库城内西街路北建立一所平治学校。与平治学校同时开工的还有一座电灯厂,该厂1927年完工后,不仅为县城照明带来方便,而且对粮谷加工、手工业生产、文化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他还在家乡蛇山沟村,为村民办了一所业余学堂,受到村民的称赞。

后世纪念

杨宇霆公馆是杨宇霆的官邸和寓所,约建于1920年。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小河沿路青云寺里18号,现为沈阳市地税局大东分局所在地,200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