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9 18:41

狍(学名:Capreolus pygargus)是鹿科狍属的一种动物。体长约1.2米,体重约30千克,有着细长颈部及大眼睛,大耳朵。无獠牙,后肢略长于前肢,尾短,雄狍有角,雌性无角,雄性长角只分三个叉。狍身草黄色,尾根下有白毛,尾巴仅2-3厘米。

动物学史

命名

Capreolus pygarguspygargus彼得·西蒙·帕拉斯在1771年时命名,当时他在俄罗斯的领土中进行科学勘探,在乌拉山区记录了这种鹿的存在。

这个物种在1771年首次被记录在科学文献中,但生物学者曾经认为东方的狍与西方狍为同一个物种下的不同亚种。在20世纪后期,在俄罗斯学者的研究下,生物学界于2001年正式将东方狍与西方狍分列为两个不同物种。

中国学者过去多将中国的归入西方狍;后来的学者则通过线粒体DNA等手段,判定中国狍与欧洲的西方狍为两个物种,分歧时间约在200万年前,与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 pygargus)为同一东方的狍的不同亚种,分歧时间约在80万年前。

分类

狍(Capreolus pygargus)历来被认为是西方狍(Capreolus capreolusCapreolus pygargus

2014年发现线粒体遗传谱系和地理分布之间没有关系,并且没有检测到与所提出的亚种相对应的特定单倍群。狍需要进一步结合核DNA进行研究来解决该类群的分类问题。2014年的分子研究在波兰和立陶宛检测到狍的线粒体DNA单倍型,比其现代分布的西部界限更西2000千米。对波兰西文狍的遗传分析表明,狍单倍型起源于古代(在狍的现代分布范围内未检测到它们),并且随着狍的分布范围向西扩展到中欧,发生了基因渗入。而西方狍则在末次盛冰期从西部避难所向东扩散。除了渗入西方狍之外,狍有可能在晚新世有更西部的分布,甚至可能直到今天才被发现,与西方狍共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来确定狍的分类学身份。欧洲这些地区的西方狍带有狍型线粒体DNA。

ITIS(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2023年确定狍其下有4个亚种,如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 pygargus),为狍的指名亚种,在1771年确认,一般所说的西伯利亚狍是指这个亚种。中国狍(狍中原亚种 Capreolus pygargus bedfordi);东北狍(狍东北亚种 Capreolus pygargus mantschuricus)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而高丽狍(狍朝韩亚种 Capreolus pygargus ochraceus)生活在朝鲜半岛。

形态特征

体型

狍是一种中小型鹿类,雌性体长126.7-144.4厘米,雄性体长128.1-143.8厘米;成体肩高82-94厘米,尾长2-4厘米。狍的后腿比前腿长。平均而言,雄性狍的体重略高于雌性,雄性体重为34.9-48.6千克,雌性体重为32.0-46.9千克。然而,不同族群的体重也因地理位置而异。例如,与分布于中国的狍相比,俄罗斯部分地区的雄性体重更高。除了在大小方面存在轻微的两性异形之外,雄性还具有向后和向上倾斜的鹿角。鼻吻裸出无毛,眼大,有眶下腺,耳短宽而圆,内外均被毛。颈和四肢都较长,后肢略长于前肢,蹄狭长,有敖腺,尾很短,隐于体毛内。

鹿角

雄性狍具角,角短,角干直,基部粗糙有皱纹,分枝不多于3杈;鹿角通常有3个尖齿和多个凸起,称为结节。两个鹿角之间的距离始终小于其宽度的1.5倍。鹿角总长度范围为28-33厘米。无眉叉,主干离基部约9厘米分出前后二枝,前枝尖向上,后枝再分歧成二小枝,其中一枝尖向上,一枝向后而偏内,角基部有一圈表面粗糙的节突,主干上同样有许多小节突。角在秋季或初冬时会脱落,之后再缓慢重生。鹿角的大小和颜色因季节而异。

皮毛

在冬季,狍的皮毛主要呈灰白色至浅棕色,腹侧带有乳白色底色。耳朵黑色,腹毛白色;冬毛黄褐。腿茶色,喉、腹白色;臀有白斑块;幼狍有3纵行白斑点,当体重达11千克左右时即消失。吻部棕色,鼻端黑色,两颊黄棕色,耳基黄棕色,耳背灰棕色,耳内淡黄而近于白色,耳尖黑色。额、颈和体背为暗棕而稍带棕黄色,下颌淡黄,喉灰棕,腹部淡黄色。四肢外侧沙黄色。内侧较淡。尾淡黄色,臀部有明显的白色块斑。夏毛短而薄。从咀到尾以及四肢的背侧都是纯黄棕色,背中线附近较深,腹面从胸部、鼠蹊部以至四肢内侧均为淡黄色。在夏季,它们的灰褐色会变成更加鲜艳的红赭色,但腹侧的奶油色不变。这种季节性皮毛的变化适用于不同性别或年龄段的所有狍。幼年狍与成年狍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皮毛上遍布着浅色斑点。

栖息环境

栖息在温带森林中,不同类型的落叶林和混交林以及森林草原上,通常靠近恢复植被的烧伤区和森林空地。狍通常生活在海拔3300米的高海拔地区。它们可以忍受低至-60℃的温度,并且可以生活在积雪深达50厘米的地区。活跃在疏林带,多在河谷及缓坡上活动,狍性情胆小,日间多栖于密林中,早晚时分才会在空旷的草场或灌木丛活动。狍的密度最高出现在食物丰富的草原、高草草甸和洪泛区。在某些情况下,种群密度高达每100公顷12只。

生活习性

迁徙

会季节性迁徙,该物种每年从冬季迁徙到夏季,以避免不适宜的冬季天气,最始终沿着相同的路线迁移。尽管它们可以忍受-60至-40摄氏度之间的温度。在迁徙过程中,可以移动长达500千米,但更常见的是移动100-300千米。迁移通常在9月和10月进行,大约需要40天才能完成迁移。从夏季觅食地出发通常与早霜一致。会在3月或4月返回夏季活动范围。

集群

一般由雌狍及其后代构成家族群,通常3-5只,雄狍仲夏才入群。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狍都生活在小家庭中,由相关的雌性或占主导地位的雄性领导。然而,狍在冬季形成多达20-30只的混合群体。在季节性流动迁徙过程期间,会形成更大的群体,最多达500头左右。

感官

狍使用声音、触觉、视觉和化学信号来交流和感知环境。它们使用各种叫声进行声音交流,如吠叫、哀鸣、吹口哨、气喘吁吁和尖叫。雄性和雌性都将这些叫声类型用于各种目的,除了哀鸣之外,哀鸣只由生殖活跃的雌性发出。雄性在繁殖季节经常吠叫,作为领地宣示,以阻止其他雄性或潜在的捕食者。小狍除了发出吱吱声外不会发声,它们用吱吱声来呼唤母亲。

狍使用嗅觉线索进行交流,其中许多嗅觉线索是个体特有的,用于多种目的。狍在尿液、粪便和唾液中释放的化学物质可以被同种动物检测到,并作为领地边界的指示器,或作为其他动物追踪的气味踪迹。此外,狍从头部和腿部的腺体中释放信息素和其他有气味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能表明领地或气味痕迹,但它们也提供个人特定信息,例如年龄、性别和生殖状况。

狍还使用视觉线索来传达警报、兴奋或攻击性的状态。雄性还用鹿角在其领地内的物体上留下视觉刮痕。成年雌性和它们的小狍之间以及交配期间的触觉交流很常见。雄性狍也通过用鹿角打斗来争夺配偶。

领地

狍只在繁殖季节有领地意识。在此期间,雄性会进入发情期,其特点是攻击性和领地意识增强。雄性通过使用鹿角在树木等物体上留下视觉标记来标记自己的领地。它们还会通过头部腺体的分泌物,或者尿液和后腿跗骨腺的油脂的混合物来留下嗅觉线索。雄性狍在春季开始标记领地,并持续到秋季,但标记活动最频繁地发生在8-9月的发情期。

狍根据性别的不同,有不同的活动范围。雄性的平均活动范围为168公顷,而雌性的活动范围较大,平均为219公顷。然而,根据地理区域和重要资源(例如食物、住所)的可用性,活动范围的大小也有很大差异。在良好条件下,活动范围的大小可能低至100公顷,而在资源稀缺时,活动范围的大小可能高达1500公顷。

在春天,雄性通过用鹿角刮擦物体或用尿液和其他化学物质标记物体来标记领地。它们的领地可作为繁殖地,面积可达170公顷。除了标记其活动范围和领地的边界外,雄性狍还积极保护这些区域免受雄性入侵。

食性

狍大部分活动时间都在啃食植被。它们平均每天进食7次,期间与休息时间交替。喜食灌木的嫩枝、芽、树叶和各种青草,小浆果、蘑菇等,以草、蕈、浆果为食,经常舔盐。狍是食草动物,更具体地说是食叶动物。它们主要吃草本植物或木本植物的叶子、花和茎。在冬季其他食物来源稀缺时,它们也会吃木本树枝,以及苔藓和真菌和地衣。

狍的饮食存在季节性差异。5月份狍的饮食中,发黄白头翁和草或莎草各占50%左右。5月份,木质材料在其饮食中所占比例不到2%,但到11月,其比例已占到65%左右。狍会机会主义地进食,甚至从农场寻找干草。在其地理范围内,它们消耗600多种不同的植物。小狍在大约5个月的时间里依赖母亲的乳汁,尽管它们早在出生后5天就开始消耗植物材料。性别之间的饮食结构没有差异。

天敌

狍群居以避免被捕食。它们在觅食时表现出警惕的行为,如果发现掠食者,它们会使用视觉显示和警报呼叫来提醒群体成员潜在的危险。人类猎杀狍,并导致20世纪初东欧和西伯利亚东北部的狍几近灭绝。狍的天敌包括花豹欧亚猞猁。很少会成为东北虎雪豹棕熊的猎物。

分布范围

原产地:中国、哈萨克斯坦、朝鲜、韩国、蒙古、俄罗斯。存在不确定:吉尔吉斯斯坦和缅甸。

狍在古北界分布非常广泛。它广泛分布于亚洲大陆和东欧部分地区,从霍珀河和顿河弯道到乌拉尔山脉,横跨西伯利亚南部。分布于蒙古北部,向东到日本海和黄海海岸线,包括朝鲜半岛。它们的地理范围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向南延伸到巴尔喀什湖,然后从那里向东延伸到哈萨克斯坦,但没有到达咸海。

此外,从中国东北进入中国北部和中部,到长江左缘的西半部,进入藏区东部。从更南到缅甸东北部的记录需要确认。以前延伸到乌克兰西部和东部,在高加索山脉的北坡仍然有一个孤立的族群。它们也生活在韩国的济州岛。

狍选择了向南发展的路线。如今是欧亚大陆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中型鹿;得益于对山地环境的适应,它们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生存适应性。在中国,广布于中部、西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中国多山,一路沿着山地繁衍生息,从东三省开始,沿着大小兴安岭它们一路向南,从北京的燕山进入太行,穿过河北和山西,到达中部的秦岭——大巴山系,随后在横断山系进入了毛冠鹿、水鹿等南方鹿种的范围,最后它们从西藏东南部和云南西部到达缅甸北部——这也是分布的最南端了。而在北部它们的分布更为广泛,它们沿着乌拉尔山脉跨越西伯利亚、蒙古和朝鲜,并在新疆地区进入中国,分布于北疆区域。但并没有登上青藏高原,它们仅仅到达了高原的边缘,在若尔盖草原山地海拔约3000-4000米的地带还能看到的踪迹。

繁殖方式

交配季节从7月中旬持续到9月中旬,发情期集中在8-9月。雌性具有季节性多发情,每年有一个较长的交配期。狍表现出一雄多雌制的交配方式,一只占主导地位的雄性与多只雌性交配。交配互动涉及雄性绕圈追逐雌性,地面出现花环状足迹。在交配季节,雄性会积极保卫领地,高质量的领地会吸引更多的雌性。

会经历持续约4个月的胚胎滞育,在繁殖上会延迟着床4-5个月。等到合适的看气候,胚胎直到一月初才被植入并开始发育。发情交配多在8-9月,如果冬季太冷,小狍出生就得往后拖——能够控制这个时间,确保小狍在6月出生,这个时候正是山区已经开始暖和起来,草长莺飞食物丰沛,而且有充足的时间让小狍长大以面对寒冷的冬季。

着床后,妊娠持续约5.5个月。生育发生在春季,从5月到7月初。临产前,驱散上年生的幼狍,进入密林分娩。雌性一次可以生育1-3个后代,但双胞胎最为常见。若一胎产2仔,则出生地点相距10-20米,分别哺乳。出生10日后,带领初生幼狍归群。

幼狍的出生体重为1.8-2.2千克。产后,雌性会迁移到新的栖息地,直到幼崽断奶,这需要3-5个月的时间。然而,幼狍断奶后通常会与母亲呆在一起2-4周。雌性狍在一岁之前达到性成熟,而雄性则在两岁左右达到性成熟。一旦雄性狍成年,它们就会分散寻找自己的伴侣和领地。在野生环境中,寿命10-12年,最长可达17年。每年11-12月角脱落,2-3月生茸,4-5月角长成。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5年 ver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年第17号)。

种群现状

狍通常被认为很常见,但由于过度捕猎,它们在许多地方正在减少。1995年估计世界总量为约100万只,这代表了相当大的下降,因为在19世纪,俄罗斯每年有50万只被猎杀。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狍群在中国和俄罗斯很常见。估计当时居住在中国的总量约500000只。从那时起,由于狩猎,该物种几乎肯定已经减少。

例如,在俄罗斯阿穆尔地区,1991年物种数量估计为134870只,但此后由于未经授权的狩猎和火灾,物种数量数量持续下降。2011年,西伯利亚10个联邦地区的狍总数估计为326825只。

朝鲜半岛的情况可能更加不利,诱捕、过度捕猎和开辟新土地进行伐木作业可能会对该物种产生负面影响,在朝鲜半岛的小片地区,根据2015年的信息,即使在妙香山脉等广泛的适宜栖息地内,它也已被灭绝或非常罕见。

1985年,蒙古全境的种群规模估计为70000至89000只,但同年,Khovsgol地区的密度估计为每1000公顷仅有4-5只,1990年,该地区的总种群数量估计为250000只动物。然而,在过去10年后,该物种已基本从Bogd Uul山区消失,只有在2004年才重新见到。在诺姆罗格特别保护区进行的最新种群数量估计中,发现了298只。

俄罗斯的物种数量密度取决于植被类型。狍在浅色橡树林和针叶林中最为丰富,在冷杉林中没有发现。在Sikhote-Alin国家保护区,狍的密度从每平方千米0.2到1.3只不等(Myslenkov 1990年)。没有最新的关于哈萨克斯坦该物种状况的数据。

动物文化

精彩博文

狍子的萌点有三条:

一、狍子受惊以后尾巴的白毛会炸开,变成白屁股,然后思考要不要逃。

狍子其实一点也不“傻”,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悍,狍子尾巴内侧是白色,受惊后会翘起(炸开),看上去成为白屁股。这其实是很多种鹿科和牛科(羚羊类)的共同特征。白屁股的作用究竟有哪些,还不十分清楚,至少这能在信号传递上起到几种功能:

总之,炸尾巴不是狍子吓傻了,而是受到威胁后的一种自然反应。狍子有时候不跑是因为它还没有确认威胁是什么,一旦确认了它会立刻逃跑。有一次我在北京的百花山上遇到了一个狍子,当时风很大,那只漂亮的公狍子只顾在林子里低头吃草,完全没有发现我们三个人正在靠近;而我们看到它的时候已经很近,估计距离也就50米以内,于是我们停下脚步,慢慢坐下,静静欣赏。狍子边吃边走,距离我们越来越近,直到被一声快门声所惊动。它抬头看着我们这边,由于我们都没有动,因此它犹豫着(野生动物对声音和移动的物体非常敏感),歪着头看,又走近几步;几秒后它看清了我们,于是“嗷”地叫了一声,然后闪电般地逃走了。

还有一种情况,它不跑可能是为了护仔。2013年夏天我们在山西野外作业的时候,先是路遇了一只小狍子,随后又在不远处看到一只母狍子远远地看着我们,并不逃跑。于是我们明白了:它急着过来找它的孩子,并在用自己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后来它远远地绕过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孩子;而我们也赶紧走开,避免继续打扰它们母子。

二、会在马路中间,借着车灯跑在车的前头,根本不知道会被撞死,只知道借着亮光好赶路。

也就是狍子会顺着灯光跑,不知道会被撞死——这其实不是狍子傻,只能说动物们的进化赶不上人类科技发展速度快。动物们很难理解汽车这种东西,在夜间,动物们往往只能看到灯光而无法看清汽车的轮廓。在进化中大多数动物都懂得了人类的可怕,但汽车和灯光是怎么回事,却还有很多动物搞不明白。我们在电视上也可以看到,在非洲夜间观察动物,可以直接拿着聚光灯照着,动物们并不会惊慌失措地逃跑,因为它们可能还没学会把灯光和人类联系起来。在中国,每年被路杀的动物不计其数,从蛇、青蛙到獾子、豹猫、果子狸、野兔……涵盖了各种被认为傻或者不傻的各种动物,其中狍子只占到很少的一部分。一个新闻报道说每年美国会发生150万起鹿车相撞的事故,而每年被车撞死的鹿(多为白尾鹿)超过10万头。当然这和美国的鹿比较多有关,但美国有句话:like a deer in the headlight,意思是鹿会傻乎乎的在车灯照射下呆住,这和中国的狍子如出一辙,所以,就算是笨蛋,狍子也不是鹿科家族里唯一的笨蛋。

三、被猎人追赶了会把头埋到雪里,以为这样就不会被发现了。

被追逐时会把头埋进雪里,以为不会被发现。这不是狍子傻,是猎人太残忍,已经把狍子追得快累死了。可能我这么说很多人不理解,人能把狍子累死。答案是肯定的。这一点来说狍子确实不如人类聪明(不过从这个角度来说,又有几个动物比人类聪明呢)。我知道河北一些地方猎人如何在冬季追逐狍子:他们几个人天一亮就上山,找到狍子后就一直跟着足迹包抄着追,由于冬季的积雪,追踪变得非常容易。而也是由于积雪,狍子跑动的时候很是费力。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也需要说一说:狍子在冬季往往在山的阳坡休息,但受到惊扰后就会跑到山的阴坡躲藏;而北方山地通常是阴坡森林繁茂、阳坡相对荒芜,这是因为北方较干旱,阳坡日晒时间长所以比较干燥,大型乔木很难成长,而阴坡相对湿润,所以高大的树木往往生于阴坡,阴坡也更多地成为动物的庇护所。

但这样一来,狍子的逃窜就变得非常困难,一是阴坡雪厚;二是阴坡植物繁茂,林下非常难走,狍子跑起来也很费力。这时候猎人利用了狍子的另一个弱点:进食。有蹄类动物需要非常频繁的进食,才能保证充足的热量和体力,因为它们吃的是草;猎人只要保持跟踪追逐,狍子就无法进食,只能一直逃跑,一天下来基本就会体力透支,而此时猎人却可以补充随身携带的食物。这并不是狍子可以应付得了的情况:通常狍子的天敌主要是豹、猞猁、虎等大中型猫科动物,这些天敌的捕猎是短时间的,一击不成便会放弃,狍子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休息恢复;但人类的这种追逐往往使得狍子筋疲力尽,最后一下子倒在雪地里动弹不得——不是它傻,是人类太残酷。

在东北还有一种情况:冬季大雪后,猎人可以轻易地在林子里“拣”到狍子。这也不是因为狍子太傻,而是恶劣天气导致的灾难:狍子找不到食物,其体型又不能很好地适应深雪,因此很快就会陷于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体型更大的梅花鹿、马鹿过得会比狍子轻松一些。河北小五台山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曾经告诉我,冬季如果发生雪灾,对狍子的影响非常大,前些年有一次冬季下了罕见的大雪,那年大量狍子被冻饿而死,此后两三年间山里狍子的数量锐减,几乎很难看到,直到数年后才慢慢恢复。

此外还有很多关于傻狍子的说法,比如它吓跑后会回来看看发生了什么然后被抓住之类。其实这些“傻”的背后都代表着狍子的一些生态特征。就拿走回头路这一条来说吧,狍子在山里会有一些固定活动的场所,一段时间内它会在很小的一个区域活动,这里面有觅食的场所、也有休息的场所。因此当它一般受到惊扰时,并不会逃得很远,躲避到它认为安全的时候,它就会再次出来活动——通常都是进食。而人们往往看到它的时候一般都是在这种进食场所,因此它很快还会回来——于是落入猎人的罗网。每年被非法猎杀的狍子非常多,它是从东北到华北地区被猎杀最多的中型兽类之一(之二是野猪)。在这些地区的山上你如果看到高度在60-100厘米左右的粗钢丝套子,那就多半是针对狍子的。狍子肉价格持续走高,而很多卖狍子肉的餐馆在被盘问时往往会说是人工养殖的——其实哪有那么多人工养殖的狍子,绝大多数狍子肉的来源都是野外捕捉,这也导致这种动物在很多传统栖息地都已经销声匿迹。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话用在狍子身上非常合适;在一次郊游中管住自己的嘴,可能就会挽救当地的一只狍子。

歇后俚语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

草原上的狍子——三五成群

傻狍子(骂人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