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板电位

更新时间:2024-06-27 11:08

终板电位,是指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细胞之间的接头后膜上产生的一种电位。是一种负的局部电位变化,但可通过电紧张性地扩展到邻近区域,形成一个空间分布。终板处的电位最高,离终板愈远,电位愈小。

定义

当Ach分子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表面时,立即与终板膜上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K+等通过,以Na+的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膜电位减小,向零值靠近,产生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发现历史

1938年,古普费尔特和谢弗(Gpfert和E.A. Schaefer)通过细胞外记录最先进行了观察,其后库费尔(S.W.Kuffer)等用单个神经肌肉标本进行了分析。1951年以来,以卡茨(B.Katz)为开端的许多研究者用细胞内记录法,不仅作为神经肌肉传递机制研究,还作为突触的一般性质和分泌机制以及生物膜反应机制的模型来加以研究。动作电位运动神经末梢后,贮存在末梢中的乙酰胆碱便被释放出来,由于终板部位对它特别敏感,在细胞膜上产生通透性的变化,所以去极化的出现可作为终板电位来测定。终板电位是以电紧张的作用波及到邻近部位,因此它不产生生理学的传导(局部兴奋)。在神经肌肉传递中,当终板电位增大到一定水平时,便导致与之相连的肌纤维的去极化,而产生传导性兴奋。

技术特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