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白球

更新时间:2022-06-27 08:05

苍白球位于纹状体的豆状核上,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苍白球内含有髓纤维较多,其神经细胞也较大。

概述

1、纹状体:

纹状体是锥体外运动系的主要神经结构之一。包括豆状核和尾状核。前者又分为壳和苍白球。从发生和纤维联系上看,尾状核和壳属于新纹状体,苍白球属旧纹状体。豆状核的头端和尾状核头是相连的,在相连处和豆状核内部都有神经纤维进行联系,形成灰白相间的条纹,这种形态在半球中部的水平切面上十分清楚,故将尾状核和豆状核合称纹状体。

一般将纹状体看成是大脑皮质下行传导束的重要中继核。其功能有:①维持肌肉的正常张力;②肌肉运动时保持肌群的协调和相对稳定。临床上纹状体病变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可归纳为两类。一类肌张力紊乱,多表现为肌张力升高而引起运动迟缓,面部表情过少(面具脸)。另一类运动障碍,常常出现不自主的运动,如震颤、手足徐动和舞蹈症。此类动作往往在情绪激动时增多增强,而在安睡时消失。

2、尾状核:

尾状核系纹状体的一部分。呈马蹄铁形,伴随侧脑室全长。尾状核前部膨大,叫尾状核头,背面突向侧脑室前角,腹面邻接前穿质。尾状核中部稍细,叫尾状核体,沿丘脑的背外侧缘伸延,两者间以终纹为界。到丘脑后端,尾状核更细,叫尾状核尾。它向腹侧折曲,在侧脑室下角的顶上前行,连接杏仁核。此核是锥体外系组成部分。尾状核如受损害,可出现肌肉紧张力减低,运动过多过快。

解剖结构:

1、尾状核:

尾状核属于基底核,是一弓形棒状的灰质团块,全部依附于侧脑室近旁。其前端肥大,称尾状核头,突入侧脑室的前角内,构成前角的外侧壁;头的前部与前穿质相连。其腹外侧部与豆状核相连。从尾状核头向后逐渐变细,形成尾状核尾。其尾沿丘脑背外侧缘向后,继而弯向下,再沿侧脑室下角顶壁向前,到达下角前端止于杏仁核。

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核结构相同,主要由梭形或圆形小神经细胞组成,其中散有一些多极大神经细胞。它们在种系发生上出现较晚,称为新纹状体。苍白球内含有髓纤维较多,其神经细胞也较大。在种系发生上出现,故称为旧纹状体。

帕金森病苍白球内侧部毁损术:

概述:历史上,苍白球切开术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运动障碍,现如今这一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另有资料表明对于部分性肌张力障碍及偏身投掷症也有帮助。帕金森病可根据其症状分为以震颤为主型和以肌僵直-运动障碍为主型,后者表现为以肌僵直-运动障碍、姿势不稳及步态障碍,发病年龄多较大,许多患者伴有痴呆,病情进展较快,适于行苍白球切开术。

【适应证】

1.临床诊断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药物反应良好。

2.“关”状态下,Hoehn和Yahr分级Ⅲ级以上。

3.严重的运动波动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僵住)难以控制。

4.尽管给予各种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临床反应很差。

【禁忌证】

1.严重的痴呆或忧郁。

2.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可能会增加手术的并发症,如严重的心肺疾病、糖尿病、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等;严重的吞咽困难。

3.严重的痴呆或抑郁。

4.患者的帕金森病症状有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证据,或非典型的帕金森综合征:①有中风、药物中毒、脑炎、服用抗精神病药等病史;②有上运动神经元及小脑损害的证据、假性球麻痹、直立性低血压;③MR提示可能是帕金森综合征,如出现腔隙性梗死、桥脑及小脑萎缩。

上述适应症及禁忌症只是一个指导性原则,有些患者并非完全符合上述标准,但由于帕金森病症状明显影响其日常生活,也可行苍白球切开术。

四、与苍白球相关的疾病:

苍白球黑质变性: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苍白球和黑质对称性变性,神经细胞内有含铁色素沉积及蜡样质脂褐素和神经黑色素沉积。骨髓组织有海蓝组织细胞。起病多在10岁以下,临床有进行性锥体外系运动障碍和智力衰退。眼底可见视网膜色素变性。病程缓慢进展,预后不良。晚期语言消失,终至痴呆。CT和MRI可见脑萎缩,在基底节(特别是苍白球)有病变(表示铁的沉积)。全身性铁代谢正常。无特殊治疗方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