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朱墓

更新时间:2022-03-22 08:27

莱朱墓位于山东菏泽市曹县郑庄镇境内,世称宋天堌。莱朱,名仲虺,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左相。其先人奚仲,居薛,为夏王车正。夏桀暴虐无道,天人共愤。商汤欲伐夏,用莱朱伊尹为左、右相,率诸侯推翻夏朝,领有天下。

背景介绍

商汤左相莱朱之墓位于郑庄镇政府东2.5公里潘白刘村世称宋天堌。莱朱,名仲虺,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左相。其先人奚仲,居薛,为夏王车正。夏桀暴虐无道,天人共愤。商汤欲伐夏,用莱朱、伊尹为左、右相,率诸侯推翻夏朝,领有天下。商汤在亳东郊镳宫向天下诸侯宣示即位。三千诸侯来会,莱朱写了一篇重要文告—《仲虺之诰》诏告天下,商取代夏是上天让汤吊民伐罪,不是犯上作乱。自此,诸侯宾服,天下归心。莱朱死后,葬于都城亳北十里,世称宋天堌。旧时莱朱墓区有古柏数百株,粗可盈抱,祠周有白杨数百株,墓前有明初曹县知县立“商相莱朱墓”碑。墓前建有莱朱祠,祠内各朝碑碣数十通。有高达五米的《莱朱祠记》碑,清光绪年间曹县知县、翰林院庶吉士毛澄撰文,翰林院编修、潞安府知府、邑人徐继孺书丹。碑上有双龙碑盖,下为赑屃底座。祠有守护人,有祭田。春秋二祭,曹县知县会同士绅,与商汤陵、伊尹墓(陵皆在曹县)同日祭祀。士民随同,常数千人。1979年,莱朱墓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祭祀

汤百岁而崩,葬于曹南。今曹县城南十八里土山(古称涂山)集有汤王陵,陵前原有北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重立石碑一座。元、明两代又六次重修。明时,有守陵户百家,每年春、秋两次行祭。陵左有桐宫三楹,相传为汤之孙太甲(商朝第五君)悔过时居住处。抗战时期,汤陵仍有寺院庙宇,现已荡然无存。汤陵前又重立新碑一座,陵北土山高十余米,顶平如砥。陵南北长70米,东西宽50米,高1.5米。清代“重修汤陵碑”下半截已淤陷土中。

明王崇献《汤陵异木》诗云:“山中有木不知名,春雨时来倍发荣。”路可由《夏日再谒汤陵》诗云:“长夏山陵草树稠,槐阴泼地绿如油。”成伯龙《汤陵伊莱墓》诗云:“白杨萧索满庭秋,盛世君臣一古丘。”可见,明代汤陵有山、有树(白杨、槐),绿草如油,令人萌发思古之幽情。“伊莱”,即伊尹、莱朱两位商汤的右相和左相。伊尹于公元年1500年葬于亳南(在曹县东南二十里),其前建祠,明宣德间,知县范希正修。莱朱墓在曹县南十里,与汤陵、伊尹墓同日祭,光绪十六年,知县毛澄始建祠。汤陵西尚有商纣王的庶出兄长微子墓和同宗叔伯箕子墓,清·曹县徐继儒《曹南文献录》云:“商都亳,故济阴有汤陵而伊、莱、微、箕之冢相望。”明·曹县王崇献有《伊尹祠》、《莱朱墓》诗。《伊尹祠》:“陈迹荒凉叹《黍离》,风尘空掩圣臣祠。泥金剥落留遗像,鸟篆模糊认断碑。吊伐义声真不泯,唐虞世道亦堪悲。汤陵咫尺深山里,千古明良有所思。”《莱朱墓》:“吊民一语释君颜,万古兴王尚可攀。道自西南原有统,冢经异世俨如山。几番劫火残碑在,四顾平原野水间,俯仰明良千载会,夕阳惟有鸟飞还。”

汤王陵、莱朱墓、伊尹墓箕子墓至今犹存,遗址均在山东菏泽市曹县境内,已经成为山东曹县的文化旅游景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