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底线

更新时间:2023-12-17 23:25

道德底线指的是人们应该遵循的社会公德的最低警戒线。法律是最低道德要求。通俗的讲,就是守卫人的最基本的尊严良知的最低防线。

词语解释

通用词义:

道德底线(dao de di xian)指的是人们应该遵循的社会道德最低警戒线

相关分析

《汉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解释“底线” 一词的含义:“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线。”把这个词用到伦理学领域和法学领域,其含义到底是指什么,似乎谁都没有说清楚,但按“底线”一词的原意,应该是指道德活动范围或法律活动范围两端的界线(权利的权限界线和义务的责限界线)。

道德活动法律活动应该是也无疑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所以,无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它们都各有其特定的“活动场地”,因而它们的“活动场地”当然也各有其特定的“两端的界线”。

在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中,按其运动规则,如果其球的落点越出了其场地两端的界线,则无论比赛双方何方得分或失分,其比赛都得中止以进入到下一轮的比赛。这种现象表明,在运动(球赛)规则不变的情况下,其运动——包括运动场地(含底线)、运动状态(含球的落点)——受到底线制约,即仅当其运动(球的运动)所造成的结果(球的落点)不越出底线时,这种运动才是可以继续进行的,否则就得中止。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其运动是有底线的,并且其运动的底线可以被界定为就是其运动规则所确定的其运动的范围。由此便可得到“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两个概念的定义:

所谓道德底线,就是道德准则(道德活动规则)所规定的道德主体活动的范围。

据此,“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这两个概念所分别标志的乃是道德主体活动的限度和法律主体活动的限度。故强调“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其实质在于提醒道德主体和法律主体应当保持其活动的适度,即道德主体应当遵守道德准则,法律主体应该遵守法律准则。

所谓道德底线,就是道德的最起码的基本规范,即对行为主体的最低道德要求。对社会成员而言,社会道德底线是:诚实,厚道,有良心,不损害他人和社会,遵纪守法。道德底线的某些部分与法律接壤,某些部分与法律边线间存在“交叉地带”.(摘自《青年研究》)

相关类别

道德底线可细分为四个类别:

(1)行业道德底线——行业标准所规定的行业组织活动的范围。

(2)职业道德底线——职业标准所规定的从业人员活动的范围。

(3)私人道德底线——良知所规定的自我意志活动的范围。

(4)交往道德底线——社会交往规则所规定的个人理性活动的范围。

道德分析

现代西方哲学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可分为两个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把人理解为物质性的社会人(劳动人);非马克思主义从抽象的人出发,把人理解为精神性的个人(意志人、理性人)——其中非马克思主义又分为两派:一派是把人理解为意志人,另一派是把人理解为理性人。

由此可获得三个不同的道德主体概念:

(1)以道德主体为劳动人的概念;

(2)以道德主体为意志人的概念;

(3)以道德主体为理性人的概念。

相应地,对于道德活动亦可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1)把道德活动归结为社会劳动活动;

(2)把道德活动归结为个人意志活动;

(3)把道德活动归结为个人理性活动。

于是,对于道德准则也可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1)道德准则是社会劳动活动所依据的原则——在社会劳动有分工的条件下,这种原则就是各行各业的活动所各自依据的行业标准或职业标准;与之相应的道德是行业道德和职业道德——行业道德是行业组织对其行业标准的服从,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对其职业标准的服从;

(2)道德准则是个人意志活动所依据的原则——在肯定个人意志非绝对自由的情况下,这种原则就是个人据以做出自我选择或自我决定的理性判断;与之相应的道德是私人道德,这种道德就是个人意志活动对自己的理性判断(良知)的服从;

(3)道德准则是个人理性活动所依据的原则——在肯定理性原则非天赋的情况下,这种原则就是社会交往规则;与之相应的道德是交往道德,这种道德就是个人理性活动对社会交往规则的服从。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